开启新篇章!骁龙引领终端迈向AI纪元

作者:朱文凤 责任编辑:程琳琳 2023.11.02 17:40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骁龙已成为全球近30亿部终端的核心,覆盖智能手机、XR设备、笔记本电脑、汽车等多品类终端,骁龙正在改变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的方式。”高通公司高级副总裁及首席营销官莫珂东表示,AI时代,骁龙将持续创新,把用户关注的众多体验带到新的高度。

10月25日,在2023骁龙峰会上,高通全面展示智能技术将如何增强骁龙本、手机和耳塞的体验。高通公司CEO安蒙表示:“终端侧生成式AI对于打造强大、快速、个性化、高效、安全和高度优化的体验至关重要。骁龙在助力塑造和把握终端侧生成式AI机遇方面独具优势,未来骁龙赋能的生成式AI体验将无处不在。”

image.png

终端侧AI加速演进

在高通看来,AI将重塑消费者对用户体验的感知,而骁龙将成为所有AI模型在终端侧运行的首选平台。在今年骁龙峰会上,高通推出的两款全新平台在设计中均充分考虑终端侧生成式AI体验的需求,能以极致速度处理生成式AI任务。

骁龙X Elite树立AI性能新标杆。骁龙X Elite专为AI打造,支持终端侧运行超过130亿参数的生成式AI模型,AI处理速度是竞品4.5倍,面向Windows 11 PC的终端侧聊天助手可实现每秒处理30个token。同时骁龙X Elite整合NPU、CPU和GPU的能力,异构AI引擎,使其算力达到了75TOPS。

第三代骁龙8推动终端侧AI规模化扩展。第三代骁龙8高通首个专为生成式AI打造的移动平台,与前代平台相比,其AI性能提升98%,能效提升40%,能够在终端侧运行高达100亿参数的AI模型。同时,面向70亿参数大语言模型,每秒生成20个token。高通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手机业务总经理Chris Patrick表示,该平台将开启生成式AI的新时代——赋能用户创作独特内容、帮助生产力提升,并实现其他突破性的用例。

安蒙表示:“基于高通多年的AI研发,包括在终端中性能卓越的CPU、NPU和GPU组合,以及我们对众多领先模型本地运行的支持,我们能够将生成式AI的优势带给全球用户,带给不同的终端品类。”

此外,高通还推出了支持Snapdragon Sound骁龙畅听技术的全新音频平台,能够利用AI实现先进降噪功能;以及跨终端制造商和操作系统(OS)实现多终端无缝协作的Snapdragon Seamless。

中国演绎骁龙力量

在峰会上,安蒙不断强调中国合作伙伴对高通生态的重要性。随着第三代骁龙8的发布,中国智能手机厂商也加速了终端侧AI的布局。

荣耀CEO赵明表示,即将推出的荣耀Magic6将搭载第三代骁龙8,支持70亿参数的AI端侧大模型。荣耀与高通将围绕性能、功耗和用户隐私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推动AI大模型在荣耀手机的部署。据悉,目前荣耀端侧AI大模型可基于对用户偏好的理解和感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结合多模态自然交互,荣耀Magic6对用户意图理解更精准更立体,能够认知学习图像、文本和复杂语义,带来千人千面的用户专属智慧服务。

小米总裁卢伟冰在现场演讲中宣布,小米14系列首发第三代骁龙8移动平台。他表示,AI全面赋能在小米的整体战略中占据关键地位,小米自研的60亿参数大模型已经第三代骁龙8上流畅运行。小米汽车将在2024年发布,其AI能力也值得期待。当前,小米与高通的合作已上升到了全平台、全生态,在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产品、路由器、平板电脑,甚至汽车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与此同时,realme副总裁徐起表示,即将发布的真我GT5 Pro将搭载第三代骁龙8,双方将深度合作,实现软硬件协同优化,带来性能、影像体验的全面升级。vivo高级副总裁施玉坚也表示,vivo和iQOO均将发布搭载第三代骁龙8的旗舰产品。中兴通讯副总裁罗炜也表示,基于第三代骁龙8的nubia旗舰手机很快将面世。

在PC方面,联想CEO杨元庆表示,2024年将推出由骁龙赋能的AI赋能智能终端,借助该平台提供的强大、智能Windows AI功能,联想的消费者和商用客户将能够利用其强大性能、持久电池续航和终端侧生成式AI,享受最佳体验并实现最高生产力。

在中国,骁龙的品牌认知度达到了85%,华硕、荣耀、iQOO、魅族、蔚来、努比亚、一加、OPPO、真我realme、Redmi、红魔、索尼、vivo、Xiaomi和中兴将逐步演绎第三代骁龙8的AI力量。

近年来,高通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已经从手机扩展到汽车、PC、XR、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表示,用技术赋能全球尤乃至中国的合作伙伴,提供不可替代的创新技术是高通的真正价值。以此为基础,在AI和万物互联时代,高通在中国移动通信产业仍将有所作为。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