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新型工业化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包括工信部在内的主管部门针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制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以数字基础设施为关键底座,继续适度超前建设5G、千兆光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以“智改数转”为重要抓手,打造一批5G工厂和数字化转型标杆,推动工业大数据分类分级开发利用,营造良好生态。
新型工业化发展痛点和需求剖析
本文从国家顶层设计、工业企业和基础电信运营商三个视角出发,深度剖析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痛点和需求。
国家顶层设计视角
新型工业化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行业从国家顶层设计和市场需求等多个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科学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目标。
1.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中国传统的工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需要加快产品转型升级,向5G、先进计算、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发展,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加强对重点领域生产能力、投资等的监测预警,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2.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仍存在短板,需要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应瞄准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元宇宙、6G等领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3.加快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中国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智能制造技术人才特征从“计算机+制造”逐步向“制造+计算机”转变。
4.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新型工业化需要促进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产业应围绕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重点产业链创新发展,优化国家高新区布局,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提升先进制造能力。
工业企业现实视角
工业企业需直面新型工业化发展面临的痛点难点,加强技术创新升级,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优化供应链管理和协同,推进智能化制造和定制化生产,同时加强生产安全和环保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落实,全面提高企业数智化核心竞争力。
1.技术创新和升级的压力。在数字经济时代,工业企业需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以提高生产效率。但技术创新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给企业经营带来了一定压力。
2.数字化转型的挑战。数字化转型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工业企业往往缺乏相关的人才和技术,难以实现数字化转型。同时,数字化转型需要对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和优化,这也给企业带来了挑战。
3.供应链管理和协同的需求。新型工业化需要产业协同和供应链的高效管理,但工业企业往往面临着供应商配合度不高、物流不畅等难题,难以实现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和协同。
4.智能化制造和定制化生产的需求。工业企业需要实现智能化制造和定制化生产,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但智能化制造和定制化生产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技术和资金,同时也需要企业拥有相应的市场渠道和品牌影响力。
5.保障生产安全和环保的需求。工业企业往往面临生产安全和环境污染等挑战,为其生产和经营带来了一定风险。
运营商数智融合创新视角
通信运营商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需要加强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创新,以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通信服务,推动5G和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保障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加强跨界融合创新,为千行百业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算力,以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求。
1.数字化转型的需求。随着工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工业企业需要更快、更稳定、更智能的通信网络,以满足自身联网需求并提升生产效率。运营商作为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需要加强数字化转型的投入和创新,以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通信服务,满足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例如,运营商应深入开展5G、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度融合的研究。
2.5G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需求。5G和物联网技术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基石,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运营商需要加强5G和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应用,为工业企业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通信服务,推动5G和物联网技术在工业企业的广泛应用。例如,运营商可细分行业特性需求,选择合适的5G专网建设模式,打造“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
3.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的需求。新型工业化需要保障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运营商作为通信行业的核心企业,需要加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确保通信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要加强对用户数据隐私的保护,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例如,企业可基于运营商“5G+千兆网络+云安全”的安全防护优势,打造高质量、高安全可靠的企业内外网。
4.跨界融合和创新的需求。新型工业化需要实现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和创新。运营商需加强与各行业的合作及融合,推动跨界创新和发展,以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通信服务,满足工业企业的多元化需求。中国移动发布“平台9one计划”,升级“5G+AICDE”能力体系,包括“一揽子”方案、“一站式”赋能、一体化交付,从项目到产品再到平台,以“平台+生态”模式突破行业壁垒。其中OnePower平台是中国移动依托5G云网优势,面向工业、能源领域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自2020年首次发布以来,历经20多个版本迭代,形成了“1+1+1+N”的产品能力体系。
5.算力和存储的需求。高效算力将极大助推新型工业化发展。运营商应发挥自身优势,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算力和存储服务,满足工业企业的需求。例如,运营商作为算力网络的提出者和建设者,在“东数西算”启动一年以来,运营商把算力网络的建设放到战略层面,相应的投资也向算力领域倾斜。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电信2022年在算力(云资源)方面的投资约为140亿元,新增16万台云服务器,算力提升超8%;IDC投资65亿元,新增4.5万机架。中国移动2022年的算力网络资本开支为480亿元,新增约18万台云服务器,传输网投资继续增长5%,达到474亿元。中国联通2022年算力网络投资为145亿元,同比提升65%,云投资预计提升88%。
数智融合创新赋能新型工业化探索与实践
在数智融合创新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方面,运营商应积极推动打造“5G+云+网”的数字底座、融合创新与跨界合作、赋能中小企高质量发展,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全面高效的支持。
打造“5G+云+网”的数字底座。在5G网络加持之下,运营商以网为基础、以云为核心,凭借云网融合一体化的优势,更好地为千行百业提供综合智能信息服务。中国电信在推进5G网络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快以云网融合为基础的“新基建”,在国内形成了“2+4+31+X+O”的云网资源布局,“一城一池”覆盖超过240个城市,IDC机架达到51.3万架,机架利用率超过70%。
强化应用牵引,助力数字化转型。运营商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包括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等应用场景,通过引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企业实现生产和管理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同时,运营商还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咨询和规划服务,帮助企业顺利完成数字化转型。例如,中国移动能力中台基于“硬+软”柔性体系优势,推动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在企业业务推广、智能化转型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中国移动能力中台除了提供大量的技术支持外,还扮演着行业规范制定和标准化应用的重要角色。
融合创新与跨界合作。运营商积极推动跨行业协同及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与行业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探索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应用,开发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解决方案,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运营商还不断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和转型升级。例如,中国联通贯彻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围绕“2522”整体框架,全方位推动新一代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度融合,携手社会各界成立18个“军团”,包括“装备制造军团”“智慧钢铁军团”“服装制造军团”“汽车制造军团”“智慧医疗军团”“智慧法务军团”“智慧矿山军团”“智慧应急军团”“智慧交通军团”“智慧轻工军团”等。
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运营商基于“5G+云+网”的数字基座,与各行业企业合作,开发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工业互联网应用,促进产业互联互通。运营商为企业提供设备连接、数据采集、应用开发等环节的一体化服务以及更高效、更智能的解决方案。同时,运营商还积极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圈,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其中,共同赋能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例如,中国移动依托“5G+边缘计算”,构建了“5G+工业互联网”“1+1+1+N”产品体系,基于OnePower基线平台,提升监管部门统筹监管和决策能力,加速产业链企业之间的协同融合。同时,中国移动OnePower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可面向5G轻工厂、大规模数采、机器视觉质检等场景,提供设备云巡检、工业质检、工业安监、工业标识、“产业大脑”等功能,已积累工厂、矿山、电力、冶金、石化等九大行业经验,可以为各细分行业提供优质解决方案。
数智融合创新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案例介绍
5G工厂标杆示范:“灯塔工厂”代表企业
三一重工是全球最大的桩工机械制造基地,2021年9月27日,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工厂入选“灯塔工厂”名单,成为全球重工行业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工厂之一。三一重工携手中国电信、华为将“5G+云+AI”深度应用于工业生产制造的核心环节,推动5G智能制造的应用验证和规模推广,建成了国内首家5G连接工厂。基于三一重工各项业务的数字化、在线化和智能化需求,中国电信在其桩机工厂园区建设“5G+MEC”边缘云,并通过“5G+云+AI”能力,构建可灵活部署、泛在接入、智能分析的全云化、数字化工厂(如图1所示)。
图1 三一重工“灯塔工厂”特色功能模块示意图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
“中国白·德化瓷”代表企业
陆升(福建)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白·德化瓷”的领军企业,与中国联通“智慧轻工军团”携手共同研发适用于“中国白·德化瓷”的“5G+智慧工厂智能化生产管理平台”(如图2所示)。基于中国联通“5G+云+网”的数字基座,充分发挥中国联通“5G+MEC边缘云+城市区域云+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陆升集团将白瓷行业的各类生产设备进行互联互通,构建面向“人、机、物、法、环”全要素的“5G+智慧工厂决策系统”,实现了白瓷行业生产过程的全面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这不仅提高了白瓷企业的生产效率,也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助力“中国白·德化瓷”实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图2 陆升智慧工厂智能化生产管理平台(总体规划)
新型工业化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存在的主要问题
e-works数字化企业网刊登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智能制造推进策略》一文,归纳总结了当前工业企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十大难点和八大误区。
1.工业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十大难点:“信息孤岛”;设备数据采集难;数据基础差;自动化系统缺乏柔性;车间设备未联网;信息系统与业务脱节;智能制造专业人才缺乏;系统实施拖期,ROI低;IT与自动化系统之间存在断层;数据价值未体现。
2.智能制造推进的八大误区:重自动化,轻数字化;重单机自动化,轻系统柔性化;重局部改造,轻整体优化;重单元系统应用,轻整体规划与系统集成;重建设,轻运维;重数字化设计,轻数字化仿真与优化;重信息系统应用,轻数据价值体现和管理改善;重显示度,轻实用性。
下阶段提升措施和建议
1.做好新型工业化顶层设计。一是制定全面的战略规划。要明确新型工业化的战略目标、重点领域和优先发展方向,制定实施计划和政策措施,确保战略规划得到有效落实。二是加强科技创新。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和竞争力。三是优化产业结构。要注重发展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完善政策体系。要完善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等政策措施,全面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
2.明确“先规后行”策略。虽然制造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但工业企业仍需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实现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具体推进方式是“一企一策”,量力而行。同时,工业企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做好规划,可与专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合作制订规划,实现“三年一规划,一年一滚动”。
3.重视人才体系建设。优秀的人才不是“请进来”的,而是自己培养出来的。工业企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重视自身人才体系的建设,培养立足于本行业、本企业具备“制造+计算机”特征的智能制造人才。
4.坚持低碳可持续性发展。全面贯彻工业产品绿色发展理念,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进一步打造绿色制造服务商。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工业企业也越来越注重节能减排,智能制造可以帮助工业企业更好地管理能源和资源,降低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
5、释放数据要素内生潜力。数据要素赋能工业转型升级,依托数字化平台形成“工厂—企业—园区”的数据汇聚,实现数据驱动决策。一是以点带面,数据赋能企业改造升级。二是串珠成链,数据驱动“链式”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三是聚链成群,数据支撑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型工业化涉及顶层设计、产业链建设、实施路径、技术标准、政策引导、人才梯队建设等方方面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产业各方应合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在数字经济新阶段实现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