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请回答 | 中国移动黄宇红: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加速5G、AI等信息技术创新

作者:程琳琳 责任编辑:程琳琳 2023.12.26 08:42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向2023年的深处回望,总是让人心潮澎湃。随着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数字经济发展浪潮奔涌。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引擎,其影响日益显著。信息技术创新为各行业注入新动能,成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为我们创造着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未来。

面向新型工业化,推动科技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

近期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要求我们要既要面向形成新质生产力开展科技创新,又要注重将科技创新赋能经济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带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造福大众百姓。

image.png

中央经济工作会还强调要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此要积极通过信息通信领域与工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对此,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对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讲道,面对当前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需求碎片化、性能极致化和成本敏感以及跨行业壁垒高、传统行业数字人才和能力薄弱等挑战,要通过多主体协同、跨行业联动、多链条融合,加快5G-A的新技术能力如确定性网络、无源物联网、Redcap、5G云网络、5G工业网关、以及AI行业大模型、安全、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工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验管理、流通销售等关键环节应用,从辅助传统生产制造的全流程,到改变生产制造的全流程,用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型工业化,大幅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确保我国产业安全发展和全球竞争力。

AI+5G成为数字经济转型核心能力

回看2023年,“最引人关注的事件就是大模型。”黄宇红介绍道。

ChatGPT催生人工智能“奇点”趋势,以GPT-4 Turbo为代表的多模态基础大模型已经完全颠覆并重塑了AI技术范式,人工智能技术从原来面向单任务的小模型转向面向巨量参数的大模型,可以在小样本甚至零样本的提示下就可以完成复杂任务,开启了以通用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

“人工智能逐渐从+AI走向AI+,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引发社会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AI正成为新生产工具,由助力千行百业提质增效的辅助手段(即X+AI),逐渐成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即AI+X)。”黄宇红讲道。

我们还看到,5G技术的发展让网络扛住了移动互联网流量的爆发式增长,拓宽了大众用户互联网的通路,提升了体验;5G融入千行百业加速了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进程,让很多行业应用创新从试点、示范走向规模应用,并正在形成规模化商业模式。

与此同时,中国5G应用逐步从“多点开花”向“多领域纵深”方向发展。在工业、电力、矿山、医疗、文旅、港口、智慧城市等领域,5G应用已经成为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

2023“科研之花”竞相绽放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2023年,中国移动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引领作用,科研之花竞相绽放。

人工智能方面,中国移动积极开展自研人工智能平台建设和大模型构建。在平台建设方面,中国移动自研“九天”人工智能平台,沉淀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等领域370余项AI能力,赋能交通、医疗等27个领域830个应用;大模型方面,自主设计众擎基座大模型的模型结构和参数配置,训练数据规模超两万亿Tokens,融合通信、能源、钢铁、建筑等8大行业专业知识,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等多项核心技术达行业领先水平,网络智能化填补业界空白。

5G方面,中国移动积极推广5G应用。已经累计签约3万个5G商用化项目,实现了在多个行业的规模复制。以5G智慧矿山应用为例,利用5G网络低时延特点,实现了矿山采、掘、运设备的远程控制需求,将掘进工从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解放出来,助力矿山实现了无人化、少人化;利用5G大容量、高带宽特点,实现煤矿整个综采面的实时全景监控,上行容量高达500Mbps+;同时还可以利用矿山定制化SPN切片承载多类型业务,实现煤矿井多业务的安全隔离及确定性低时延传输保障。

算力网络方面,中国移动算力网络已经处于融合统一阶段。算力网络的发展分为泛在协同、融合统一和一体内生三个阶段,目前已经处于第二阶段,构建了“4+N+X”的算力布局,形成了算网服务1.0体系。算力网络最终将升级到一体化内生服务阶段。通过算网大脑,算力网络可提供极简无感的任务式服务,实现应用无需关注底层复杂的算网环境,算力网络即可按需提供相应的服务保障,满足业务更加灵活多变的需求。

天地一体方面,中国移动积极开展研究和验证。2022年完成全球首个运营商窄带NTN终端直连卫星技术外场验证和国内首款手机实验室验证,2023年完成国内首次运营商宽带NTN低轨卫星场景实验室模拟验证,携手产业合作伙伴大力推进NTN成熟商用,2024年有望实现高轨窄带服务商用突破。

通感一体方面,中国移动提出系列技术方案。攻克了回波信号弱、干扰复杂严重等难题,同时依托“网”的优势,以网强感,提供全覆盖、全天候、低成本泛在感知与连接能力。目前已在低空环境下实现无人机亚米级探测,为低空飞行器在实时状态下的可视、可管、可控奠定了重要基础,推动低空经济和国家安全创新发展。中国移动已在北京、广州、成都等地,联合产业界积极推进基于现网的测试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现网已初步可满足无人机管控/避障、车联网道路监管/车路协同等业务需求。

绿色低碳方面,中国移动高度重视。早在2007年就设立“绿色行动计划工作组”,2021年,又将“绿色行动计划”升级为“C2三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包括深化技术创新实现自身“节能”、融入国家能源转型大局实现电力消费“洁能”、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为经济社会减排降碳“赋能”。中国移动联合产业界开展了5G基站新材料、新器件和新架构设计,通过自主研发智能节电管理平台,完成全网超1200万4G/5G小区接入,实现5G基站平均功耗下降超35%,过去三年累计节电约304.5亿度,等效碳减排约1769万吨。

面向未来6G网络更大带宽、更高频段的挑战,中国移动将联合业界开展技术攻关,研发内生绿色、极致高效的基站设备,构建信息能量深度融合的网络资源调度能力,为我国持续引领信息网络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安全方面,中国移动着力构建可信内生安全架构体系,注重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和行业赋能实效。在架构方面,中国移动提出融合“信任+安全”的可信内生安全架构;技术创新方面,中国移动提出无线量子密钥传输原创技术“量子Q波”,研制并发布科学装置1.0版;能力研发方面,中国移动区块链服务用户数超过1020万,发起构建了运营商区块链联盟;基于超级SIM构建通信级“云端网安”一体化安全防护方案,打造“以号为人、卡为钥匙”的新型安全网关产品等。

创新不止,勇攀高峰,2023年中国移动在创新中和产业开展了深度的合作,未来中国移动将与产业在技术、标准、产品、生态和价值共享方面共同努力,为数字中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