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趋势与启示

作者: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 王奕阳 顾维玺 吴文昊(通讯作者) 责任编辑:王鹤迦 2024.05.27 16:00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发展工业互联网逐渐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高地”。在这场全球性的工业转型中,欧洲作为这一变革的前沿“阵地”,展现了其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领先地位。本文从政策、产业、应用等角度梳理欧洲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并参考其发展前景及趋势,为我国进一步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出建议。

欧洲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当前,工业互联网已跃升为欧洲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推动经济转型和增长方面展现了巨大潜力。欧洲通过优化政策布局、营造产业生态、加速应用创新,成功推动了区域内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树立了全球工业发展的新标杆。

政策视角

从政策层面来看,欧洲工业互联网发展由各个国家单独布局向欧盟国家整体部署演进。近年来,欧盟不断强化数字化发展战略,发布一系列产业政策推动“工业5.0”战略的实施,促进区域内工业的全面数字化转型。

2022年1月,欧盟委员会为进一步明确未来工业转型的方向,发布《工业5.0:欧洲的变革愿景——面向可持续工业的管理系统改革》报告。该报告强调,欧洲工业应进行深度变革,以加速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这标志着欧盟的工业战略正式从“工业4.0”升级为“工业5.0”,并将其定位为未来十年推动欧洲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战略。

同时,在《欧盟2020》的基础上,欧盟陆续推出《2030数字罗盘:欧洲数字十年之路》《数字服务法案》《数字市场法案》等重要政策措施(如表1所示)。这些政策和战略表明,欧盟坚定布局数字化转型,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并不断完善数字化安全和监管体系。

表1 欧洲部分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和战略计划

1716797130018050285.png

此外,近年来欧盟在数字化投入规模方面持续攀升,并制定了2021—2027年多年期财政框架,将资金定向投入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公开数据显示,该框架计划投入资金规模已达1.21万亿欧元,其中特别拨出76亿欧元用于支持超级计算和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数字技能、企业和公共管理五大数字化关键领域。通过上述政策措施,欧盟不仅加强了其在全球数字化转型中的领导地位,也为其成员国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可提供的支持。

产业视角

从产业层面来看,欧洲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持续巩固关键领域竞争优势。

在自动化领域,欧洲自动化企业不断加大投入,以强化技术研发和市场布局,并持续扩展数字化创新布局。例如,西门子投入超过110亿欧元用于收购“全链条软件”,以此打造集“工业自动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全链条软件”于一体的软硬件综合服务能力,构筑起强大的技术“护城河”。同时,西门子还通过与SAP合作,共同打造了基于开源Cloud Foundry架构的MindSphere平台,吸引了包括亚马逊、微软、埃森哲等在内的多家重量级合作伙伴加入其生态系统,成功构建了强大的合作网络。

在工业软件领域,欧洲软件企业依托数字技术优势强化融合应用,持续巩固数字时代领军地位。例如,达索已基本完成软件迁移和云化战略转型,正积极推进工业软件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通过创新的3DEXPERIENCE平台,整合建模、仿真、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达索为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全过程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推动工业领域协同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此外,SAP提出了“Industry 4.0 Now”战略,旨在构建集智能产品、智能工厂、智能资产等关键要素于一体的智慧企业框架体系,并全面推进“软件+AI”模式,将人工智能技术与SAP的行业实践、业务流程相结合,涵盖ERP(企业管理系统)云、支出管理、用户关系管理和HR(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综上所述,欧洲企业在工业自动化和工业软件等数字化转型重点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欧洲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和核心技术支持。

应用视角

从应用层面来看,欧洲依托其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创新,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各行业应用拓展。虽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与美国等国相比亮点并不突出,但欧洲凭借其在嵌入式系统以及自动化工程领域的全球领先技术和经验,针对工业领域不同行业的特点形成了差异化解决方案。

在制造业,推动现场设备实时接入、网络互联互通、数据采集分析和实时安全监控等应用落地,提高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透明度和效率。例如,博世布莱夏赫工厂引入了博世力士乐的控制平台ctrlX CORE,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和工厂的互联互通。具体来看,通过引入ctrlX CORE平台,博世布莱夏赫工厂的装配单元和磁悬浮柔性输送系统(FTS)得以统一采用开放式系统架构,实现了工位、机械和车间网络之间的有效通信,从而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流程的一致性。

在电力行业,推动能效管控、智能巡检等应用落地,从而更有效地分配电力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例如,英国Grid Edge公司提供基于云计算的电力管理软件服务,通过运用人工智能算法精准预测并优化能源分配,赋予用户更多的自主使用权,从而达到节约能源、预防电网过载的效果。

在港口物流行业,推动集装箱、货物、船舶的实时监控以及设备远程操控等应用落地,实现港口内部物流和供应链的协同,提高物流效率和安全性。例如,荷兰鹿特丹港作为欧洲最大的港口之一,采用了一系列智能技术和设备,并在码头旁的墙壁、系泊柱和道路上安装大量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以收集潮汐、温度、风速和风向、水位、泊位可用性、能见度等实时水文、气象数据以及通信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预测船舶最佳到达和离开的时间,确保货物装载最大化,还使航运船舶在港口的停泊时间缩短了1小时(约节省8万美元)左右,帮助港口实现更安全、高效的管理。

欧洲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

趋势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创新

欧洲工业互联网正与新兴技术加速融合,催生系列创新应用,带来更高效、更智能、更可持续的生产方式。近年来,5G、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呈现创新突破、融合发展的态势,应用水平持续提升。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其高速、低延迟的特性将极大提升数据的收集、分析能力,从而推动远程控制、自动化操作和即时决策的实现。Gartner预测,到2025年将有75%的企业数据在网络边缘产生并被及时处理。这一趋势表明,工业互联网平台正逐步向更加分散、精简和轻量的模式演进。这不仅显著降低了数据传输时间,还提高了响应速度,能更好地满足企业对数据快速处理和分析的迫切需求。此外,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也将在质量追溯、预测性维护、个性化生产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中发挥关键作用,推动创新性的“AI+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落地。

趋势二:市场化和多主体协同积极推进

欧洲采用工业互联网技术供给与应用场景开发并重的战略,并积极开展多元利益主体间的合作。当前,欧洲政策实施由侧重技术供应和政府推动逐渐转向技术与应用结合,并注重产业化落地。德国政府与高校、研究院所合作,建立了28个“中小企业4.0能力中心”,并通过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企业等多元组织推动“工业4.0”战略的实施,将工业互联网技术与实际生产需求结合,加速技术的商业化进程。英国计划提供5300万英镑,用于建设5个数字研究中心、1个数字供应链创新中心,这些中心将成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法国政府联合公共和私营部门,支持部分地区发展成为具有创新力的工业中心,通过加强工业生态系统建设,构建更加协同高效的工业环境,促进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创新。

趋势三: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持续优化

欧洲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加快演进,企业高度重视工业领域安全体系化建设。德国、英国、法国的相关企业充分认识到工业互联网安全的重要性,持续加大投入,并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加强安全体系建设。例如,西门子公司依托原有工业市场基础,通过收购网络安全厂商及产品、组建专业团队开发安全产品等方式,加强自身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安全保障,并对外提供安全咨询和评估服务,将自身在安全领域的经验赋能其他工业领域的用户,开拓了工业安全市场。法国施耐德电气公司也同样重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安全防护,采取包括访问控制、视频监控和环境监测等在内的物理安全措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系统等在内的网络安全措施,以及包括代码定期审查、漏洞测试、安全补丁更新等在内的应用安全措施,保障其工业互联网平台EcoStruxure的可靠、高效和可持续运行。

对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建议

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为加快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参考欧洲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是推进规模部署。持续完善工业互联网国家级、区域级、城市级、园区级和企业级多层架构,加速构建“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平台体系,充分发挥各层级平台的引领示范创新作用。深化企业内、外网应用,持续拓展面向工业的应用场景,打通工业互联、万物互通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加速AI赋能。积极开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当前通用人工智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有望逐步改变工业现有创新范式、生产运营方式和产业形态。我国应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利用我国场景和市场带动优势,统筹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工业发展。

三是汇聚生态发展。鼓励高校、院所、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开展广泛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技术创新攻关,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进成果汇聚共享和复用。同时,以标杆试点示范为抓手,遴选优秀场景实践,加快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并支持经验模式的复制推广。

四是加强安全建设。随着工业互联网的网络攻防对抗持续升级,新型安全威胁不断涌现。我国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安全,在此基础上,应合理布局通用性网络安全技术,推进前沿性技术研发,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深化工业互联网安全政策法规制定,并鼓励相关企业深入布局关键行业和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体系化建设。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