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网协同” 助力电池产业跑出“加速度”

作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叶如柳 贾倩倩 责任编辑:包建羽 2024.08.07 17:49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近年来,随着电池产业蓬勃发展,我国已建成全球产业链最全、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产业体系,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和消费国。不过,电池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显现出产能结构性过剩、安全事故频发、废旧电池环保危害、产业链供应链失衡等问题与隐患。2022年,欧盟在《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提案中将“产品数字护照”(DPP)作为电池等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必要条件,要求采集核验产品在设计、制造、物流、使用、回收等全流程中的各类绿色可持续信息,该提案将于2027年强制生效。我国电池产业面临全球贸易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双重压力,在可预见的未来,提高电池产品绿色与安全性能、构建电池“数字护照”体系、促进产业链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将成为电池产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电池产业驶向“深水区”,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区块链、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链供应链的融合创新探索,将助力电池产业提质升级,在新能源赛道跑出“加速度”。本文立足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和区块链技术,分析“链网协同”为电池产业带来的新动力“引擎”和发展图景。

赋能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我国电池产业内部也发生巨变,由于产能扩张与终端需求错配造成阶段性产能过剩,近两年行业开启了“内卷式”库存出清模式,竞争日益加剧。

2024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求对《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旨在引导企业降低重复产能建设、提高新入产能门槛、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推动我国锂电池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前瞻性布局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加快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有助于企业和产业集群把握发展良机、用好先发优势。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组成和“神经系统”。其中,标识编码相当于“身份证”,为工业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物理实体(如零部件、机器、产品等)、每一个数字对象(如算法、工艺记录、关键数据等)赋予全球唯一的编码。标识解析体系依据标识编码对网络地址及关联信息进行查询和统一解析,从而实现精准定位,为跨系统、跨企业、跨地域的供应链全流程管理、追踪溯源、网络精准协同等应用提供基础支撑。通过统一标识、唯一解析,实现实体对象与虚拟对象的全面映射和泛在连接,不仅提高了电池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还打通了生产要素流通的信息“大动脉”,为产业链供应链插上了“网联”协同的翅膀。

通过海量数据实时反映供应链状态,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市场波动、预测市场趋势、判断潜在风险,从而快速调整生产和供应策略,避免产能过剩或短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接入标识解析体系,实现更加紧密的信息共享和流程协同,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协作水平,为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电池产业生态构筑坚实的数据底座。

加速构建电池数字护照体系

按照《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对电池产品的最新规定,2027年之后出口欧洲的动力电池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产品数字护照”,用于记录电池的制造商、材料成分、技术规格、碳足迹和供应链等信息。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产品数字护照(DPP)技术发展报告(2023年)》指出,“产品数字护照”主要包括标识解析和区块链技术,以此满足“唯一识别、高效汇聚”和“可信存证、安全交互”两大核心需求。

标识解析技术通过唯一的标识符,实现对电池产品各类数据的采集、聚合、展示和流通,从而生成唯一识别的“产品数字护照”。企业可通过标识解析体系这张“网”,将电池产品在原料、生产、运输、利用、回收全生命周期的关联方纳入其中,确保信息的高效汇聚。此外,通过区块链技术对数据进行上链存证、链上核验和跨链互认,可保障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和安全可信,为电池产品跨国、跨领域、跨企业、跨系统的信息协同与数据整合提供实现路径。

2024年6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从产品碳足迹着手,完善国内规则、促进国际衔接,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实施方案》提出,“综合运用大数据、区块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等技术,提升数据监测、采集、存储、核算和校验的可靠性与即时性”,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互信指明了关键技术路径。

目前,中国信通院联合多方力量,持续研究电池“数字护照”体系的设计规划、标准规范、关键技术、推进模式和协同方式,着力构建我国电池“数字护照”体系。同时,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和“星火·链网”区块链新型基础设施,通过整合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力,实现电池产业链供应链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数字连接,推动构建面向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的数字空间。据悉,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发展全国领先的南京、常州等地,已基本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规模化网络,具备“产品数字护照”建设推广的相关基础和实施可行性。此外,中国信通院正联手《推进中国电池数字护照体系建设倡议书》的联合签署单位,以电池行业为试点,助力企业“从0到1”高效落地电池“数字护照”体系。

着力提升电池安全监管数字化水平

电池作为电动车的核心部件,其安全性、稳定性、可追溯性是全行业关注的焦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数据表明,90%以上的电动自行车火灾是由蓄电池或充电器引起的,因此提升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监管水平已刻不容缓。

为落实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要求,今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围绕行业规范、安全技术标准、锂电池报废回收体系出台一系列新规,全面提升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使用、充换电、报废回收等各环节的安全水平。2023年9月,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电动自行车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的公告》,明确要求充电和蓄电池必须随整车出厂。2024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集对《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提出增加耐高温永久性标识等内容,旨在进一步提高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的安全性、可追溯性。

主动标识载体具备联网通信能力,能够与标识服务节点或标识数据应用平台主动建立连接,承载必要的证书、算法与密钥,具有易于部署、不易拆解、自动读取数据、安全性能强等技术优势。将主动标识载体嵌入电动车电池内部,可以为电池的物理实体与虚拟数据赋予唯一“身份证号”,涵盖电池制造商、类别、生产日期、使用寿命等信息;通过与标识解析服务节点或标识数据应用平台进行连接,具备信息上报、指令下发、定位追踪、终端监控等功能,进而实现电池拆装改造报警、电池热失控预警、电池寿命实时监控,帮助企业和监管部门及时采取质量追溯、预测性维保、报废召回等行动。此外,借助标识解析体系的互联互通优势,企业还能实现监管数据跨区域、跨平台、跨部门的可查可验和互联互通,在强化终端监管的同时,构筑起车辆与电池“产销用充检”的体系化追溯模式,为实现电动自行车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及问题溯源提供新的技术路径。

高效助力退役电池梯次循环利用

随着电池行业的蓬勃发展,未来我国将迎来大规模的动力电池退役潮,电池回收与利用带来的经济价值及环保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早在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就联合印发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提出强化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监测,实施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管理规范,探索多元化回收利用模式。

在构建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体系的过程中,电池的“信息回收”是实现“实物回收”的关键,只有获取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准确信息,“实物回收”才能准确无误。由此,数字化手段已成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重要的技术创新赋能举措。电池生产企业、回收方、综合利用企业等通过深入实施“智改数转网联”行动,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碎片化信息的集成贯通,确保高质量的数据收集,进而提高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处置效率,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率,进一步发挥循环经济的节能降碳效益。

以国内某新能源车企搭建的汽车电池溯源管理平台为例,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回收利用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依托标识解析技术对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各项关键信息和数据进行标识,形成电池注册、追溯查询、用户服务等全链条管理服务,支撑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采集、管理和共享,构建电池“征信体系”。在进行电池回收时,所有信息均可通过标识解析体系得以呈现,且电池上下游产业数据互联互通,从出厂、销售、使用到回收,每一步流程都有迹可循,以电池的“信息回收”助力“实物回收”,可促进电池产业资源化、增值化、绿色化发展。

*本文刊载于《通信世界》总第947期

2024年7月10日 第13期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