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3月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新闻发布会。
北京经开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全表示,作为北京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是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永久举办地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城一区”主平台,我们始终致力于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全力打造全球一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新城,分两阶段推进,到2026年实现十月大应用场景全覆盖、聚集百家创新企业、汇聚千名高端人才及万台级量产能力;2030年构建“全链布局、全栈自主”的创新生态体系,确立中国战略支撑地、技术策源地及产业主阵地的地位。当前已形成四大显著优势:
一是产业链完整覆盖,形成核心零部件+人形、工业、特种、医疗、特种和医疗机器人——“1+6”产业体系,基本覆盖核心零部件、整机到应用场景的机器人全产业链。目前已拥有优必选、小米等机器人企业百余家,产值上百亿,产业规模约占全市50%,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实现了全球首个全尺寸纯电驱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和室外百级台阶攀登。
二是生态体系健全完善,依托“一个园区、一批平台、一个中心、一支基金、一群人才”——“五个一”工作机制,打造全市首个类人机器人未来产业育新基地和机器人柔性敏捷制造平台、国家机器人检测评定中心平台和标杆机器人孵化器,建设全市首家全品类机器人展示中心,十年沉淀世界机器人大会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合作。
三是应用场景开放多元。围绕“机器人+”在高端制造、教育教学、园林水域、产业园区、商业服务等重要领域,形成了九大应用场景,释放超万个机器人岗位,近50亿元采购需求。
四是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赋能。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制定实施了“专精特新”、国高新、人才等专项政策,设立覆盖孵化到发展阶段的百亿政府引导基金,构建覆盖全面、分层分级的普惠性政策体系。
李全介绍,去年的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赛,人形机器人“天工”就在起点为选手“加油打气”,还与参赛选手一同冲过终点,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成为赛事的一大亮点,在为赛事增添科技感和趣味性的同时,展示了北京亦庄在体育科技领域的雄厚实力,成为“场景新城”北京亦庄加速构建全国机器人产业高地、打造全域人工智能之城的生动注脚。
为进一步优化机器人产业生态,北京亦庄重点打造了机器人“大会+赛事+系列活动”矩阵,形成“高端、高频、高效”的机器人产业交流高地。“我们计划在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赛同期举办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邀请全球机器人企业、科研院所、机器人俱乐部、高校等创新主体的人形机器人参赛,人形机器人与人一起全程参加21.0975公里的半马比赛。”李全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