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 全国人大代表郭国平:以中国自主体系加速培育量子人才

责任编辑:王鹤迦 2025.03.10 14:49 来源:新华社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作为未来产业之一,量子计算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人才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国平表示,目前全国范围内量子计算科研人才和工程人才紧缺,需要进一步加速建立中国自主量子人才培育体系,为产业落地提供人才支撑。

量子计算技术作为新型算力与国家战略科技的关键领域,其进一步落地应用有望深刻影响化工、物流、金融、医药等千行百业。当前,我国已初步构建自主可控的量子计算技术体系,安徽更是在量子计算不少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已突破2000万次,彰显了中国技术的国际影响力。

然而,量子计算产业应用的加速落地正面临严峻的人才挑战,教育如何助力实现量子计算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等问题仍有待解决。

郭国平表示,当前我国量子计算领域专业人才储备仅千人规模,与数万量级的岗位需求形成巨大鸿沟。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国际竞争加剧等问题进一步制约发展。“欧美国家正加速量子计算技术在基础教育方面的渗透,印度、澳大利亚等国也以校企联动方式培养高端人才。相比之下,我国量子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亟须构建适配产业需求的自主教育生态。”

郭国平建议,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部应扩大量子信息科学专业布局,支持重点高校建设“自主量子计算机一体化教研机房”,并推动职业院校开设量子设备组装与调试等技工课程,形成“研究型—应用型—技工型”人才梯队。

“同时,需要深化产教融合创新。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建真机实训基地,实施‘双导师制’,将企业研发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形成‘研发-教学-应用’闭环。同步建立‘量子工程师’认证体系,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咬合。”郭国平说。

郭国平还建议,构建自主量子计算教育体系,以“中国筷子”而不是“西方刀叉”传授量子计算知识、培育自主人才。“中国作为世界量子计算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在人才培养上必须加紧步伐,构建以自主技术为核心的产教融合新范式。例如,举办量子编程大赛,引导学生使用国产编程框架,提升算法开发效率。”

“量子计算机的研发不仅需要科学家,更需要工程师、技工和应用人才的合力。”郭国平表示,唯有构建“人才培育—技术迭代—产业落地”的良性循环,才能将量子计算的“实验室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助力我国在全球科技博弈中抢占先机。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