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以来,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均取得重要进展。国家数据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进入新阶段。在政策推动下,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作为释放数据价值的关键举措,正逐渐成为各地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与深度开发利用的核心着力点。从发展历程来看,2021 年 “十四五” 规划首次提及相关概念,2022 年 “数据二十条” 提出公共数据确权授权机制等,为授权运营探索指明方向,各地纷纷开展实践,但统一完善机制尚未建成。
公共数据相关政策发展历程
从国家政策发展历程来看,2024年以来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政策逐步完善,逐渐形成了关于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1+3”政策体系。2024 年 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作为“1+3”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文件,其明确了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总体要求、目标和路径,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制度规则,到2030年全面建成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
随后,《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实施规范 (试行)》(以下简称《实施规范》),《关于建立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相继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同构成 “1+3” 政策体系,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提供全面政策支撑,推动其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
三份配套政策文件分别从强化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规范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实施和建立授权运营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对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特别是授权运营全流程进行指导和规范。《管理办法》旨在构建全国一体化的公共数据资源登记体系,形成全国公共数据资源“一本帐”;《实施规范》旨在明确授权运营工作的决策流程、实施路径和管理要求,促进授权运营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旨在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更好发挥价格政策的引导和调节作用,既推动运营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又防止其形成垄断利润。三份政策文件的印发实施,将有力激发公共数据供给动力和全社会用数活力,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充分释放公共数据要素价值,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
从2024年起,多地出台了公共数据相关政策文件(如下图所示)。例如,部分地区明确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主体、流程和监管机制,规范了数据的采集、加工、交易等环节。业界解读认为,这些政策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助于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政策强调在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促进公共数据的开放共享,实现数据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概述
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于 2025 年 3 月 1 日正式启用,被业界称为 “数据资源淘宝”。该平台创新采用 “一个标准、两级架构” 体系,中央平台直管中央机关、央企及部分未建省级平台地区的登记业务,省级平台负责属地数据资源管理,通过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实现统一赋码和互联互通,打破 “数据孤岛” 困局。
上线首日,平台亮点显著。医保、气象、自然资源等民生高频数据率先入驻,未来数据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涵盖教育、交通等 40 多个领域;北京、上海、广东等 12 省区市依托国家平台完成登记,山西、浙江等 7 省实现省级平台同步上线;包括三大运营商、电网等 53 家央企启动数据资产确权流程,释放超 5 万类数据产品。
平台构建双重生态。服务生态上,企业能发布数据需求,政府开放数据接口,实现 “数据淘宝式” 交易;监管生态中,借助三年有效期的动态登记机制,建立全国数据资源动态图谱,防范数据滥用风险。其登记流程全程线上化,涵盖申请、受理、审查、公示、发证等环节。其中,党政机关必须登记授权运营数据,企业开发数据产品需提交安全风险评估。而已经登记的数据可直接应用于智慧城市、金融风控等 200 多个应用场景。
运营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对运营商的意义
一是拓展业务领域。公共数据广泛覆盖交通、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运营商参与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能够获取多领域的数据资源,进而基于这些数据开发新的业务产品,拓展业务边界。例如在智慧交通场景中,可利用交通数据开发智能导航、路况预测等服务。
二是提升数据服务能力。参与公共数据运营,促使运营商在数据处理、分析和安全保障等方面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有助于优化自身的数据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数据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是强化社会责任担当。作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运营商参与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有助于推动公共数据的合理利用,促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比如在疫情防控期间,可利用通信数据和公共卫生数据助力疫情监测和防控,展现企业的社会责任。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对运营商的意义
一是数据接入与整合。运营商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可通过平台接入公共数据,利用自身强大的网络和数据处理能力,对各类公共数据进行整合和清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例如,整合交通、气象等多源数据,为后续分析和应用奠定基础。
二是数据安全保障。数据流通基础设施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安全防护机制,保障公共数据在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同时,遵循平台的安全规范,对数据访问进行严格的权限管理,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三是数据应用开发。基于接入的公共数据,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可开发多样化的数据应用。例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利用公共数据开发城市管理应用,实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运营商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上的发展建议
一是持续研发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并融合新兴技术引用。确保公共数据在传输、存储、使用各环节的安全性,有效抵御外部黑客攻击与内部数据泄露风险。利用运营商算网设施优势,基于高速率、低时延特性,搭建实时数据传输通道,提升公共数据处理效率,在试点城市开展公共数据应用示范项目;开发智能数据分析模型,对海量公共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提高智能分析的准确率。
二是深化行业合作与协同,牵头行业标准制定。牵头发起央企产业联盟,在能源、金融、交通等领域开展数据资源共享与联合应用开发。组织企业内部技术专家团队,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层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标准制定工作。在企业内部率先按照高标准开展业务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运营模式,为行业标准制定提供实践参考,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三是推动试点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促进试点基础设施与运营商网络协同。建立试点成果评估机制,定期对试点成果进行评估与筛选,对于具有推广价值的成果,制定详细的应用推广方案。同时,积极将试点成果应用于运营商在全国范围内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业务中,提升数据交易的效率与精准度,以点带面推动整个业务的发展。着力推动试点基础设施与运营商现有网络的深度协同。对试点区域内的移动通信网络与数据基础设施进行融合改造,实现网络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共享。基于试点建设经验,对运营商全国范围内的网络架构进行优化调整,增强网络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业务的承载能力,为用户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数据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