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江西,这片充满红色底蕴的革命圣地,如今正依托ICT新质生产力,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强势崛起。从南昌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到中国电信鄱阳湖智算中心运营,从5G深度融入各行各业,到新型工业化示范项目不断涌现,江西在信息通信领域成绩斐然,有力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为全面发掘江西数智转型的生动实践,探寻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江西模式”,工信智媒体(通信世界)特推出“数智江西”专刊,带您感受红色基因与数字浪潮交织的强大力量,领略江西在数字时代的奋进姿态。
南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骆军
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正加速应用落地,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数字经济深刻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南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骆军在接受工信智媒体(通信世界)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南昌市积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新型工业化水平迈向新台阶。未来将始终坚持“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坚定制造业立市,加快构建具有南昌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创新提质 数字经济发展可圈可点
骆军表示,近年来南昌锚定“江西省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建设目标,出台《南昌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全力打造全省创新引领区行动方案》,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行动指南。同时,聚焦移动智能终端、芯片制造等重点赛道,引进和培育了华勤电子、晶能光电、兆驰半导体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构建起以移动智能终端、LED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在多方面合力驱动下,南昌数字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规模总量持续攀升。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738.47亿元,增速为10.1%。核心产业持续壮大。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达2735.1亿元,同比增长16.1%。实数融合加速推进。在制造业领域,全面建成一批“5G+智慧工厂”,2024年新增上云企业25815家,累计达79002家;在服务业领域,依托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开展“乐购洪城”等多场线上促销活动,全市网络零售额达758.56亿元,同比增长12.7%。数字基座不断夯实。累计建设5G基站24663个,5G网络在全省率先实现主城区100%连续覆盖和行政村100%开通。算力布局持续优化,江西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工业强市 新型工业化走深向实
2024年,南昌全面落实省会引领战略,坚定制造业立市,以“8810”行动计划为抓手,全力以赴稳运行、抓项目、强链条、优服务,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工业增长更“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9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保持“第一方阵”;全市规上营业收入增速、工业投资增速、规上利润增速等指标均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推进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510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南昌位列2024年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47位,较上年前进5位。
发展质效更“优”。全市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4家,连续三年保持增量全省第一,总量达796家,首次跃升至全省首位。“智改数转”全面铺开,完成诊断验收企业超1400家,启动改造企业超400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快速推进,超270家企业通过验收。
链群协同更“紧”。深化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综合开展调研座谈、技术对接、市场拓展、金融保链强链等活动超140场。南昌参与的长三角(含江西)大飞机集群、鹰饶抚昌(鹰潭、上饶、抚州、南昌)铜基新材料集群入选国家级集群,航空制造业集群获评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市重点产业链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电子信息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2700亿元,在全省的首位地位更加稳固。
创新动能更“强”。全市研发投入强度突破2%,在全省一类地市中排名第一;瑶湖科学岛、未来科学城等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应建尽建、全覆盖,南昌进入全球百强科技集群名单。加快培育高成长型科技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648家、高新技术企业1854家,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14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15家。
齐头并进 产业“护城河”愈加稳固
“南昌深入贯彻实施省会引领战略,全力做好‘有中出新、新兴向强、无中生有’三篇文章,加速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骆军讲道。
推动传统特色产业“深度转型”。重点推进“三个升级”:设备迭代升级,抢抓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鼓励中小微企业实施“微技改”和“零地技改”,力争全年推进5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500个以上;数字赋能升级,“点线面”结合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全覆盖,推动省市共建、共创国家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力争培育“小灯塔”企业30家、“数字领航”企业5家、数字化转型试点集群6个,新增上云企业10000家;绿色转型升级,打造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着力培育一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和国家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
推动新兴支柱产业“做优做大”。鼓励电子信息产业向设计研发深度延伸,加快南昌和大湾区电子信息物流“直通车”建设,力争2025年电子信息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支持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领域拓展,推进昌抚(南昌、抚州)汽车工业走廊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区域间协作配套水平,力争2025年汽车整车产量突破55万辆。加快长三角(含江西)大飞机、鹰饶抚昌铜基新材料两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协同建设,积极培育具有鲜明比较优势的本地域特色产业集群,为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加快在未来先导产业“抢占赛道”。制定发布《南昌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2025年工作要点》,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开发区申报省级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构建集“先进技术研发、高端智能制造、前沿场景应用”于一体的未来产业生态。聚焦AI、VR、低空经济、先进材料、新能源等重点方向,制定“一赛道一专班”培育方案,推动全市未来产业创新发展。
骆军表示,下一阶段,南昌将完善从落地开工到竣工投产的全流程跟进机制,加快推进赣锋锂电电芯及PACK自动化制造、兆驰光联光器件及光模块产品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全市121个项目增长点投产达效,力争全年推进亿元以上项目360个、总投资超2400亿元,以项目建设之“进”筑实产业发展之“基”。
展望“十五五” 数字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骆军表示,未来南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高端化升级。聚焦制造业价值链重构,加大对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依托太行国家实验室江西创新中心等重点平台,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加强技术引领型品牌培育,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智能终端、航空装备等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突破,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迈进,提升制造业在价值链高端的占比水平。
智能化变革。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开展“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行动,加快推广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数字化自动产线等智能装备(产线),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工艺的应用力度,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促进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双提升,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示范项目),创建一批示范应用场景。
绿色化转型。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强节能减排和环保设备的推广应用,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市场需求+绿色技术创新”双向对话通道,加快绿色化改造,构建低成本、高成效的绿色化转型体系。
集群化发展。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鼓励引导相关联企业纵向配套、横向协作,加快企业集优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一方面,完善产业链招商和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引导上下游企业纵向配套,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加强产业横向协作,积极发展配套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技术交流、资源共享和市场对接,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本文刊载于《通信世界》
总第967期 2025年5月10日 第9期
——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