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融合赋能智慧医疗: 脑血管病专病大模型实践

责任编辑:包建羽 2025.06.20 12:44 来源:通信世界网

行业痛点:专科医疗资源的结构性挑战

我国脑血管病面临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的严峻现状,伴随而来的是专科医生缺口巨大、区域诊疗水平失衡的双重困境。在传统的脑血管病诊疗流程中,接触患者、询问病情、临床查体、书写病历,医生需要基于患者的疾病特点,结合脑海中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指南信息,得出最终的诊疗方案。虽已形成体系,但在效率与精准度上仍存在局限。尤其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和持续更新的临床指南时,人脑的记忆与处理能力显得尤为“捉襟见肘”。此外,在临床病人较多或医生需要身兼临床教学等职责时,难免会影响效率或出现人力不能及的疏漏。因此,如何突破人力限制,构建标准化、智能化的诊疗辅助体系,成为医疗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命题。

技术破局:构建可溯源的医疗智能体

清华大学长庚医院与新华三集团的联合开创了“医工融合”的创新落地路径。所谓“医工融合”,指的是从行业实际需求出发,让医学团队(清华大学长庚医院)和工程团队(新华三集团)优势互补,结合医学专业和技术底座,让医学大模型更适用于实际场景。

项目研发之初,双方团队第一步要沟通磨合的,就是医学术语与工程语言之间的“壁垒”。医学团队要给工程团队解释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等基础概念的具体定义,让工程团队能够理解专业内容,才能根据理解的内容去训练大模型,将复杂的医学专业概念转化为机器可理解的语言,进而构建出高质量的脑血管病数据集。在与新华三AI工程师合作的半年里,双方组成的专家团队共同经历了持续性的数据训练和模型调优,大模型被“投喂”了超过20部临床指南,每部指南字数几万字到十几万字不等。

医学领域是非常严肃的领域,在使用者与大模型“对话”的过程中,除了得到答案之外,也希望能看到它的推理过程,以确保其逻辑的严谨性和专业性。因此,在研发过程中,新华三团队对训练数据做了大量的COT标注工作,使得最终的生成结果是支持可回溯、可溯源的。

这样当医生看到结果的过程中,也能够看到一个完善的推理过程,因为本身患者的疾病在治疗中间也会发生一些动态的变化,相应的治疗方案可能需要重新规划。完整的推理过程可视,有利于我们在这个严谨的(医学)领域对每一步进行把关。

在训练上得到了临床医学的严谨内容的加持,这是大模型在实战场景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新华三通过对数据的治理,数据工程的操作和研发,确保数据是可用的、训练的、精调的;而算力在当下已成为行业深入大模型领域的门槛,新华三在算力上对模型和硬件做了深度的融合和调优,通过不断迭代,吸收整个相关领域的知识来让大模型持续成长。

场景落地:重塑诊疗全流程

灵犀医学脑血管病专病大模型的临床应用,实现了诊疗流程的智能化升级:

实时辅助决策

通过大模型技术和对海量临床知识的交叉融合,灵犀医学大模型已被训练成一个能够分析病因成型、进行辅助检查、治疗推荐、诊疗流程管理的可交互“AI医生”。不仅能为医生提供精准的诊断治疗方案,还能在患者的就医全流程中给出标准化诊断辅助提示,从而帮助医生快速做出治疗决策,提高患者就医效率。在临床诊疗中时,医生将病历信息输入到大模型中,模型便会用训练好的医生思维链匹配临床指南的内容,生成对诊疗方案的辅助参考,并对病历进行实时更新。

image.png

(思维链能力符合指南诊疗流程,避大模型幻觉)

全周期管理延伸

大模型的应用不仅能推动循证医学更加精准,帮助医生找到人力知识的盲点,也可通过愈加标准化的检查和诊疗,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的花费。出院之后,灵犀医学大模型还可以基于“AI病历”给病人做长期的治疗和随访建议,进而一定程度上降低复发风险。

教学与资源均衡

此外,基层医生也可通过模型获取高年资专家级的诊疗建议,打破地域限制。未来,在跨院区协作场景中,模型也可标准化诊疗的“数字桥梁”,推动优质医疗知识向县域医院下沉。

产业价值:开启医工融合新范式

该项目的突破性在于构建了“医学知识输入-模型推理输出-临床经验反哺”的正向循环:医生通过持续投喂最新指南与病例,推动模型不断进化;而模型生成的结构化诊疗数据,又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标准化样本,形成“实践-智能-科研”的闭环。这种“技术+专业”的双轮驱动模式,为医疗AI的落地提供了可复用的方法论——既避免了纯技术导向的“空中楼阁”,又突破了单一学科的思维局限。

在算力支撑层面,项目验证了“专用算力+行业模型”的协同价值。新华三通过深度优化模型架构与硬件配置,使大模型在医院本地化部署成为可能,为医疗数据的安全性与响应实时性提供了保障。这种“软硬一体”的技术路径,为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兼具创新性与可行性的参照样本。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