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云业务失速,二次转型迫在眉睫

作者:ICT行业资深分析师 金峰 责任编辑:包建羽 2025.08.29 17:59 来源:通信世界杂志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8月,三大电信运营商相继公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令人意外的是各自云业务的增速均出现了大幅下降。对比三大运营商2023至2025年云业务的同期数据,中国电信的增速分别为63.4%、20.4%和3.8%,中国移动为80.5%、19.3%和11.3%,中国联通为36.0%、24.3%和4.6%。

分析运营商云业务增长放缓,笔者认为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归纳为以下五点。

一是规模效应的影响。在2022至2024年间,三大运营商云业务收入规模均实现了翻番。参考商业增长规律,在用户规模达到较大基数后,增速自然呈现回落趋势。

二是宏观经济环境的约束。“过紧日子”与“降本增效”成为近年来政府部门与企事业单位的重要导向,这对云服务的采购形成制约。例如,部分地方政府将分散在各部门的独立APP整合到统一的城市APP门户中,导致原有的云服务采购需求缩减。

三是私有化部署模式的兴起。为强化数据安全和提升系统响应速度,部分地方政府与企业近年来更倾向于采用私有化部署方案。行业也随之推出一站式、即开即用的产品,如2025年DeepSeek热潮下涌现的数十款DeepSeek一体机,这分流了对运营商公有云业务的需求。

四是运营商自身的战略调整。近年来,运营商考核重心已从收入规模转向利润、回款等效益指标。对于增收不增效或回款困难的项目,运营商选择主动放弃。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业绩说明会上明确表示:“公司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主动放弃低效、无效业务,追求有利润和现金流的收入。”

五是产业新格局的挑战。大模型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爆发,算力需求重心从通用算力转向训练和推理所需的智能算力。相较于互联网云厂商,运营商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增速下滑。例如2025年第一季度阿里云增速达18%,远超各大运营商。

此外,运营商还存在内部应用不足的问题,运营商自用算力较少,算力难以直接变现,而互联网厂商则依赖海量内部应用实现快速变现;产品模式单一的问题,运营商侧重提供纯算力,互联网厂商擅长将算力深度融入应用场景;技术路线差异问题,运营商强调国产芯片采购,互联网厂商更倾向采用生态成熟的英伟达产品。

由此可见,作为运营商转型的关键,云业务也面临向下一阶段转型的需求,核心是实现从“互联网云”向“人工智能云”的跃迁,即从过去以存储、分发内容为主,转变为以创造内容为主。

算力需求的调整,需要运营商从通用算力转向智能算力。三大运营商在业绩说明会上均表示,智能算力正高速增长,未来资本支出将重点向智算倾斜。运营商向智算倾斜需要适应大模型“一次训练、持续推理”的特性,将建设重心向推理算力转移。例如中国移动在2025年8月进行的50亿元AI服务器集采,采购的产品全部为推理服务器。

算力需求的调整还要求运营商优化供给形式,通过数联网、算力调度设施、云边端协同、低/零代码开发工具等方式,满足不同行业对内容生成结果及响应速度的差异化需求,以提升算力的有效利用率。

*本篇刊载于《通信世界》2025年8月25日*

第16期 总974期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