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支十年未来,寒武纪也只换来一天“股王”

作者:蒋雅丽 责任编辑:包建羽 2025.09.02 08:43 来源:通信世界网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不寒而栗。

在股市的语境里,这个成语有了新的解释——因为没有买进寒武纪,而感到惶恐不安。

image.png

8月28日,寒武纪股价收盘价突破1580元,超过贵州茅台1446.10元,短暂加冕“股王”。消息一出,引发热议。长期以来,茅台是市场信仰,是价值投资的代名词。而如今,一个成立不过8年、直到去年还在亏损的AI芯片公司,突然登上了这个象征性的高位。

image.png

有人激动,觉得这是中国科技力量的一次集体亮相。也有人担忧,怀疑这是一场被情绪推高的幻象。寒武纪自己似乎也有些忐忑,两度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投资者“股价存在脱离基本面的风险”。

股王的更替,绝不是一个价格的游戏。它折射出投资逻辑的转向,也暴露出一种集体的疑问:为什么是寒武纪,凭什么是寒武纪?为什么是此时此刻?这背后是资本的狂热,还是产业趋势的必然?

政策与预期:叙事的切换

要理解寒武纪的股价飞跃,首先要回到政策与宏观环境的背景中去。

8月中旬,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人工智能将在制造、交通、医疗等六大重点行业深度融合,智能终端与智能体普及率超过70%。对资本市场来说,这意味着一个全新的政策红利周期已经开启。每一次类似的政策发布,都会迅速在股市引发连锁反应,这次也不例外。人工智能产业链公司股价整体走高,而寒武纪作为科创板唯一聚焦AI芯片的上市公司,自然成为最集中的资金出口。

与此同时,国际环境的变化同样推波助澜。英伟达宣布不再生产H20芯片,加之国内监管要求企业若采购英伟达产品需明确理由,这一系列动作改变了过去的逻辑。ICT资深电信分析师金峰对此评价:“原先的逻辑是,美国阻碍英伟达芯片入华,因此国产芯片只是备份方案。如今逻辑已经转变为,产业和政策正在主动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国产芯片成为主导选项。”这是一种微妙,但是深刻的转折。

在这样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对寒武纪的想象力被放大。它不仅是一家企业,而是被视作国产AI芯片能否真正替代的象征。投资者买的不只是股票,而是一种“自主可控”的叙事。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当叙事替代了现实,企业是否已经被赋予了超越其当前能力的估值?

技术与产业:FP8背后的拐点

资本市场的热情往往需要一个具体的“引子”。在这波行情中,DeepSeek发布的V3.1版本给了市场一个技术性的想象空间。

在官方说明中,DeepSeek提到一句耐人寻味的话——“UE8M0 FP8是针对即将发布的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这不足20个字,却在资本市场引发轩然大波。FP8是什么?它是一种低精度浮点数标准,被广泛认为是大模型训练和推理的关键。谁能在FP8标准的落地上率先突破,谁就有机会在下一代算力架构中占据先机。

因此,寒武纪被视作最有可能承接这一趋势的厂商。它的思元590系列已经进入数据中心市场,并支持了包括DeepSeek、Qwen、Hunyuan在内的多款大模型训练需求。这让市场产生了强烈联想:是否意味着寒武纪正站在新技术迭代的风口?

记者在采访中也注意到一个细节:多位行业人士都提到,寒武纪在“云端芯片+软件平台”上的协同效应正逐步显现。与过去单纯卖硬件不同,它正在尝试构建一个算力生态。这是资本乐于看到的方向,因为生态一旦形成,就意味着长期黏性和竞争壁垒。

不过,ICT资深分析师孙永杰指出,寒武纪目前在市场上的份额仍然有限,大多数国内AI芯片厂商仍停留在推理环节,真正能够进入训练级竞争的屈指可数。“寒武纪虽然有潜力,但英伟达在训练芯片上的优势依然难以撼动。”孙永杰说。

这就带来一个值得追问的问题:寒武纪的“技术拐点”,到底是已经到来,还是仍然处于预期阶段?资本的反应是否过快超前?

业绩与估值:透支的未来

股价最终要落在业绩和盈利能力上。寒武纪的财报在短期内确实给了市场信心:2025年二季度,营收17.69亿元,同比增长4425.01%,净利润6.83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的盈利。上半年整体营收更是达到28.81亿元,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一个长期被质疑“只会讲故事”的公司,终于用业绩回应了市场。

image.png

但估值的另一面,却隐藏着风险。截至8月28日收盘,寒武纪滚动市盈率高达5117倍,市净率113倍,远超行业平均的89倍和6倍。这样的估值,几乎是以五到十年的增长预期提前计入股价。金峰直言:“至少透支了未来五年的成长空间。”

这也解释了为何寒武纪自己连续两次发布风险提示公告。8月28日晚间,公司称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在50亿至70亿元之间,且当前未有新产品发布计划。言下之意,是在提醒市场不要过度解读,也是在自我防御,避免因为股价异动而触发监管风险。

但这类公告真能让市场冷静吗?事实是,29日开盘寒武纪股价迅速回落,早盘一度下跌5.6%,下午跌幅扩大,再次被茅台反超。高位震荡的走势,正好说明了资本的急切与不安。

在这样的估值水平下,寒武纪的管理层又将如何抉择?是借助高估值进行员工激励和融资,还是选择稳健推进研发和销售,避免透支信任?这是它必须面对的“股王之问”。

写在最后:从消费到科技的资本逻辑

寒武纪超越茅台,至少在象征意义上,标志着一个资本逻辑的转折。过去十余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明星集中在消费品——白酒、家电、食品饮料。它们的优势在于现金流稳定、需求长期存在,成为投资者心中确定性的锚。而现在,资本愿意为一个仍在产业早期、盈利刚刚起步的科技公司支付天价溢价。

这背后,是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人工智能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景,从技术探索走向政策战略。无论是在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还是在数字经济的扩展中,AI芯片都是不可或缺的底层支撑。寒武纪的崛起,某种意义上,是市场对这一趋势的投票。

但投票并不等于兑现。产业的突破需要时间,生态的形成需要协同,技术的跨越更不是一蹴而就。寒武纪能否守住“股王”的位置,还要经受住长期竞争与市场验证。

或许,更值得思考的是,当资本市场从“白酒逻辑”转向“科技逻辑”,我们迎来的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是充满机会的科技时代,还是波动剧烈、风险更高的资本新周期?

在寒武纪的股价曲线上,我们已经看到了答案的一部分。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