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通院余晓晖:数据基础设施推动数据价值高效释放

责任编辑:包建羽 2025.09.05 11:31 来源:CAICT数据要素

8月28日下午,在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数据基础设施主题交流活动”上,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以《数据基础设施推动数据价值高效释放》为题作主题演讲,围绕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概念内涵、功能要求、架构体系和未来发展等话题进行了观点分享。

image.png

【核心观点】

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是一个“金三角”:一是制度,二是市场,三是技术。其中,技术方面最终要通过一个基础设施化的方式来保障实现全国范围内跨行业、跨区域数据价值的释放。

image.png

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数据流通的需求已经进入了跨领域、跨层级、跨地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对数据流通设施的需求和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如何通过一个基础设施解决大家在数据流通中的安全可信可控的问题?

image.png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提出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定义。数据流通利用设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从全球来看都是非常有探索性的。建设数据流通利用设施有两个方面要重点考虑。一是连接,基本功能是要找到数,找到主体,找到相关的技术平台,在这里会涉及标识目录、身份接口统一的问题;二是流通,在连接的基础上,完成流通,包含流通中的信息、数据的内容、数据怎么交付、涉及的价值传递等,所以在这里面各个层面安全可信可控的问题。

image.png

对于如何实现连接?《指引》中提到“三统一”,即统一的目录标识、统一的身份登记、统一的接口要求。统一的目录标识,包含数据里所蕴含各种各样多维信息,我们可以去标识它、找到它、解析它。统一的身份,不仅只是数据所有者,也包括跟所有利益相关方,身份都需要统一,这样我们才可以在平台上建立可信的连接。统一的接口,是要对所有涉及的系统之间目录标识、身份等的交互实现标准化。通过统一的目录标识、统一的身份登记、统一的接口要求,把分布在企业、区域里孤立的数据连接起来。为落实这些要求,国家数据局也组织了相应的测试、联调,检验互联互通的实践成果。

image.png

数据流通怎样实现从数据本身到价值的交互?现在有6条技术路线,同时在探索在实践。不同技术路线各有侧重,例如可信数据空间关注可控和连接问题,数场侧重综合性枢纽问题,数据元件探索标准中间态的问题,数联网强调服务网络的概念,区块链网络提供信任基础,而隐私保护计算平台强调安全引擎。各有侧重,但是在收敛和融合过程中,这些技术路线会趋同于一个真正实现大规模数据流通所需要的一个基本功能和体系架构。

image.png

上述具体路线的差异,只是我们站在单独的一个节点去看。目前各地各行业探索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节点,但最终还要把“三统一”的体系、不同的技术路线与节点间连接的问题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上下贯通、左右互联的生态系统,实现标准化、网络化的基础设施,这是一个巨大的战略性任务。针对数据流通利用设施,我国在做领军性的先行先试探索,没有可参考的先例。回顾30年前或者更早到上世纪80年代、70年代,我们通过TCP/IP协议等一系列技术把全球这么多主机连接起来,实现了全球互联的服务体系。今天的数据流通利用设施也将是类似的挑战,非常有意义,也非常复杂。

image.png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收敛和融合,相关的规则机制不断落地实现,我们可以逐步实现大颗粒数据流动、联合计算等更多典型技术场景,支撑好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开发到“人工智能+”,到每一个区域、领域、行业所需的各类数据场景,并不断拓展和丰富应用。这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没有先例的一个尝试,可能在有些国家能找到各个具体技术的应用,但是把这些技术放在一起,在如此大规模的区域进行连接、统一、标准化、网络化,变成这样一个可大规模使用、标准化的基础设施,这是前无古人的。国家层面已经给出了建设目标和未来的探索路径,需要我们全体人共同努力来实现!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