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PT展需要新活力

作者:刘启诚 责任编辑:王鹤迦 2025.09.25 11:40 来源:通信世界网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作为记录中国信息通信产业变迁三十余年的"老兵",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PT展)的如期开幕,既延续着行业晴雨表的基因,也面临着数智时代的新考题。站在展馆中,看着百余家企业带来的技术盛宴,我愈发清晰地意识到:这个承载着产业记忆的展会,正迫切需要注入新活力以续写辉煌。

2025年PT展的内容升级值得肯定,"数实融合新引擎智启未来新动能"的主题精准把握了行业脉搏。展会最大的特色是实现了技术展示的"全链条覆盖",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的行业大模型,到华为的5G-A与AItoX商用成果,再到启科量子的量子通信应用,完整呈现了从基础设施到终端应用的创新图谱。亮点在于首次设立"具身智能专区",灵巧手操作、仿生机器人移动等实景展示,让AI从"屏幕中的大脑"走向现实场景,这种具象化表达让技术更具感染力。同时,金砖国家数字经济论坛等国际化活动的引入,以及空天地海应急通信、低空经济等特色专区的设置,拓宽了展会的产业边界与国际视野。

回溯历史,PT展的三十年是中国通信产业的成长缩影。从最初聚焦传统设备,到成为全球数字技术交流平台,它见证了中国通信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其成功源于对技术趋势的精准捕捉和对产业资源的强力聚合。但如今,展会的吸引力短板愈发明显:尽管宣称有15万专业观众,但真正来自制造、农业、医疗等垂直领域的决策者寥寥无几。在数智化赋能千行百业的今天,PT展仍未摆脱"通信圈自嗨"的局限,其他行业参与度不足直接导致展众质量难以提升。这背后既有宣传渠道未能触达垂直行业的问题,也因展示内容与行业需求的衔接不够紧密,让潜在观众觉得"与己无关"。

提升PT展活力需从内容、参与和服务三方面破局。内容上要打造”技术+场景”的展示体系,不仅呈现5G-A、AI+、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更要结合智慧矿山、智慧养老等落地案例,让不同行业观众都能找到共鸣。参与机制上可建立"行业伙伴计划",与制造、能源等领域的行业协会合作设立专属展区,定向邀请企业决策者参与供需对接会。服务层面则要推进数字化转型,搭建线上虚拟展厅与云端洽谈平台,通过直播探展、在线互动突破时空限制,同时完善展后数据服务,为参展商提供精准的观众画像与需求分析。

PT展的转型之路,亦是中国行业展会的破局样本。办出特色的核心在于跳出"大而全"的误区,在"专而精"与"深而广"之间找到平衡。首先要锚定产业痛点设置主题,像PT展聚焦"数实融合"一样,让展会成为解决行业问题的对话平台。其次要构建差异化体验,通过首设专区、独家报告发布等特色内容形成记忆点,避免同质化竞争。最后要延伸产业价值,将展会从"三天的展示"升级为"全年的服务",通过常态化沙龙、线上社群等形式维系产业链接,让展会成为持续生长的生态载体。

从"Post&Telecommunications"到"People&Technology",PT展的内涵演变早已指明方向——科技最终要回归人的需求。当展会能真正成为技术与产业、行业与行业、人与科技的连接纽带时,其活力自然会源源不断。这既需要主办方的理念革新,更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助力,唯有如此,这个老牌展会才能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