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PT展)于9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盛大举办。本届展会以“数实融合新引擎,智启未来新动能”为主题,作为通信行业的年度“风向标”,展会吸引了全行业瞩目。
当前,中国低空经济市场正迅猛扩张。2024年市场规模达约67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1.5万亿元,并有望在2035年攀升至3.5万亿元。全国注册无人机已超220万架,广泛应用于农业植保、城市巡检、物流配送、地理测绘及应急救援等领域。
低空技术创新
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与支撑技术,信息通信承担着低空感知、飞行导航、空域监管等核心职能。展会现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塔等企业纷纷展示了其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前沿实践。
中国电信已构建“1+1+3+N”AI+FaaS体系,其星瀚低空基础设施运管平台在设备统一纳管、多源数据智能融合、安全全面升级方面取得显著突破,赋能低空基础设施高效管理。通过融合5G-A毫米波基站、RID设备及低空雷达等技术,打造“全天候、全空域、全目标”立体感知能力,在要地防控和航线保护等关键场景中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与毫秒级响应速度,全方位保障低空运行安全、有序、高效。
中国移动推出的“快星通”一键式轻量化卫星基站,是国内首款兼具4/5G功能的卫星便携基站,整机重量不足12公斤,其核心部件卫星调制解调器由中国移动自主研发,支持应急救灾等多场景快速部署。同时,中国移动提出“一套技术、一张网络、一部终端”理念,构建星地融合一体网,推动卫星与地面网络全方位协同。“中国移动01星”NR NTN技术验证、高轨IoT NTN语音方案及星地智生一体化数字孪生系统等创新成果悉数亮相。
中国联通展示了完整的低空经济能力体系,推出三大核心平台产品:低空安全监管平台、低空空域管理平台和智慧低空应用平台。其基于通感导航算网络能力构建的低空服务平台,实现了无人机、有人驾驶航空器等设备的空地协同作业。
中国铁塔依托“塔、房、网、电、维”资源禀赋,结合地理环境与使用场景进行无人机巢的全局规划与差异化选址,构建飞行设施网络,提供无人机起降、充换电、存放等全流程服务,显著提升作业覆盖范围,并通过资源共享为各行业低空飞行活动夯实基础设施保障。
中兴通讯在连接展区呈现了5G-A通感一体技术,将无人机通信感知能力扩展至600米高空,精准识别无人机、飞鸟等低空目标。该技术已通过运营商及多地政府,在北京、南京、深圳等25个省市超80个试点区域完成物流配送、低空安全等场景验证。展台通过直播连线实时展示延庆打造的全球首个4.9GHz“通感一体”低空智慧园区。
本届展会特设低空经济专区,上海特金展出全球首款低空无人机感知基站S1A。目前上海特金已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塔等企业,在全国多地建设城市级网格化无人机管控系统,有效满足低空航道秩序维护、重要设施防护等需求。
行业前景展望
当前低空经济发展面临感知、通信、算力三重挑战:感知层面,传统融合技术存在成本高、精度低、效果欠佳的瓶颈;通信层面,水平方向超视距通信难实现,垂直方向同频干扰严重且覆盖成本高昂;算力层面,关键调度依赖人工操作,现有算力难以支撑百万级智能管控需求,空域资源分配仍采用时分独占模式,无法实现精细化共享。
运营商网络具备构建低成本、全天候、高性能“通感算智”融合网络的独特优势,可赋能“一网多能”新业态,因此运营商布局低空经济已成必然选择。与此同时,低空经济正为产业升级注入澎湃动能,必将激发业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随着无人机、新能源动力、北斗导航、5G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低空智慧交通时代正在加速到来。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认为,在低空经济蓄势待发的关键阶段,安全可控与智联基建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命题,要打造高安全可靠的低空智联网,赋能低空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