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卫星互联网作为新一代通信基础设施,可为全球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网络服务,当前已迈入发展快车道。根据欧洲空间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5年7月底,全球在轨活跃卫星数量超1.2万颗,其中低轨道地球卫星(LEO)占比达67.5%(超8100颗);2025年全球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预计达300亿美元,并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从行业格局看,全球卫星互联网企业的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进入不同阶段:SpaceX、OneWeb等头部企业已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中国星网、Kuiper等企业加速推进卫星网络规模部署,而部分规划宏伟的项目则因技术或资金问题逐渐沉寂。本文聚焦4家发展快、商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企业,通过分析其网络部署与业务进展情况,揭示卫星互联网行业的最新发展态势。
Starlink:技术创新与商业化标杆
Starlink是SpaceX于2021年推出的卫星互联网项目,它依托SpaceX的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及卫星制造能力,截至2025年7月已发射超8000颗卫星,业务扩展至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订阅用户数超过600万,涵盖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及商业场景(如邮轮、航空公司)。其网络容量、速度与稳定性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成为卫星互联网领域技术创新的标杆。
网络部署情况
自部署以来,Starlink的网络性能、覆盖范围与服务能力均实现显著提升,已成为全球卫星通信领域的重要创新力量。
Starlink网络的基本设计特点之一,是通过持续向星座发射更多卫星并采用更新的卫星设计,不断提升网络容量并拓展功能。目前,Starlink正使用第二代卫星以每周超5Tbit/s容量的速度为星座提供补充,而第二代卫星的容量为第一代的四倍——这使得Starlink每周部署的容量,超过当前其他在轨运行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和低轨星座的总和。通过向卫星星座补充更新卫星,Starlink的服务质量得到迅速提升。仅过去一年,SpaceX便部署了超过2300颗卫星,目前Starlink在轨卫星达7800颗,累计新增容量达450Tbit/s。
Starlink还部署了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卫星地面网络。仅在美国,就有超过100个网关站点(总计配备超1500个天线)战略性分布于各地,以实现尽可能低的网络时延,这对居住在农村及偏远地区的用户尤为重要。此外,每颗Starlink卫星均搭载先进的激光链路,可直接实现数百吉比特级别的星间数据流量传输。该激光链路使Starlink卫星能持续、可靠地向全球传输数据,同时绕过地面条件对通信服务的限制,实现数据流量的高速路由。
Starlink计划通过第三代卫星及地面网关站进一步扩展网络,这些技术升级将使网络容量较当前提升一个数量级。SpaceX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启动第三代卫星发射,按照设计每颗新卫星可为地面用户提供超1Tbit/s的下行链路容量与超200Gbit/s的上行链路容量,这一水平相当于第二代卫星下行链路容量的10倍以上、上行链路容量的24倍以上。此外,SpaceX计划采用星舰(Starship)发射第三代卫星,预计可新增60Tbit/s的网络容量,该数值是当前单次发射新增容量的20多倍。同时,第三代卫星将搭载SpaceX下一代计算机、调制解调器、波束成形技术及交换技术,并在更低轨道运行,以进一步优化网络时延性能。
网络性能
Starlink通过升级卫星设计与完善地面基础设施,实现了网络性能的跨越式提升。在速度表现上,截至2025年7月,美国地区峰值时段下行链路速率中值达200Mbit/s;即便是低速套餐,也能稳定提供100Mbit/s的下载速率与20Mbit/s的上传速率,满足高清视频、云协作等带宽密集型应用需求。在时延控制上,通过部署激光星间链路与优化网关布局,美国用户的网络平均时延降至25.7毫秒,其中99%的测量值低于55毫秒,这一指标已接近地面光纤网络水平,不仅使网页加载速度显著改善(加载时间减少30%以上),也大幅优化了在线游戏响应体验(时延波动幅度小于5毫秒)。
为保障网络性能稳定性,Starlink建立了高频次数据采集与动态优化机制:每15秒从全球数百万用户路由器收集匿名网络数据,并通过算法动态调整卫星波束覆盖范围,确保用户终端在高峰时段(如晚间7—11点)仍能维持90%以上的设计速率。
业务发展情况
自2021年以1万名用户启动测试版服务以来,Starlink的服务用户数于2022年增至100万,2023年达230万,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460万;截至2025年6月底,用户数已突破600万。在Starlink的用户结构中,住宅用户占比最高,超过95%,单用户年均费用约为2000美元。此外,Starlink还积极拓展“高净值”用户,例如推出海事通信业务(单用户年均费用约为3.4万美元)、航空通信业务(单用户年均费用约为30万美元)。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Payload的数据,Starlink已成为SpaceX最大的营收来源:2024年其营业收入达82亿美元,其中65亿美元来自经常性业务收入,17亿美元来自设备销售;该收入规模占SpaceX总营业收入的52.8%。
OneWeb:混合轨道布局与政企市场突破
OneWeb公司成立于2012年,其前身为世界唯优卫星有限公司(WorldVu)。2023年9月,OneWeb并入欧洲通信卫星公司Eutelsat,使Eutelsat成为全球首个整合GEO与LEO资源的卫星运营商。OneWeb的核心战略是结合GEO的覆盖优势与LEO的低时延、广域连接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合并后,Eutelsat定位为“太空通信全球领导者”,目标覆盖广播、电信、政府服务、海事、航空等多元场景,直接对标SpaceX等竞争对手。
网络部署
OneWeb的在轨卫星与用户终端通信采用Ku波段,在轨卫星与地面站之间采用Ka波段。与SpaceX的Starlink不同,OneWeb的卫星不具备星间链路功能,这意味着卫星无法直接相互传输数据,必须通过地面站完成通信,进而通过传统的弯管(bentpipe)结构实现全球互联。这种设计存在明显局限:若特定区域的地面设施出现问题,该区域的服务可能会受到影响。为弥补这一不足,OneWeb充分利用Eutelsat旗下35颗GEO卫星,在高需求地区通过GEO卫星容量补充自身服务。这种多轨道协同能力为其构建了独特竞争优势,使其能够灵活调配资源,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OneWeb星座将通过三个阶段实现全球部署,每个新阶段可在原有系统基础上,通过新增卫星的性能增强提升星座整体容量。在OneWeb的最初规划中,第一阶段计划发射648颗Ku/Ka双频段卫星,分布于高度1200km、倾角87.9°的18个轨道面,每个轨道面部署约36颗卫星,相邻轨道面间隔9°;该阶段星座容量达7Tbit/s,可为用户提供峰值速率500Mbit/s的宽带服务,“地—星—地”时延约为50毫秒。第二阶段计划增加720颗V频段卫星,轨道高度与第一阶段保持一致,星座容量将提升至120Tbit/s。第三阶段计划再新增1280颗V频段卫星,这些卫星将运行于更高的中地球轨道,使星座总容量达到1000Tbit/s,计划为全球超10亿用户提供宽带服务。
2019年2月27日,OneWeb发射了首批6颗卫星。受发展资金短缺、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OneWeb的卫星发射进度远落后于预定计划。截至2025年6月底,OneWeb的卫星网络由36颗GEO卫星与600余颗LEO卫星组成,形成混合轨道网络。目前,其LEO星座已实现99%的网络可用性,总可售容量达1Tbit/s。按照OneWeb的最新规划,公司计划于2027年前发射100颗新一代LEO卫星,2029年前累计发射至440颗,以确保星座服务的连续性。
为提升卫星与地面网络的互联效率,OneWeb在地面段已部署39个卫星网络门户站(SNP),另有5个处于建设中,预计2026年完成全部建设。
OneWeb构建了完善的全产业链条生态。其在卫星制造、发射、运行和营销等环节,与软银集团、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休斯网络系统公司、阿里安航天公司、蓝色起源公司、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高通公司、俄罗斯信使公司、塔利亚公司、意大利因特马蒂奇公司等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协同体。
业务发展
OneWeb卫星服务的应用场景涵盖应急救援通信保障、高空低时延宽带服务、海上及石化企业通信、车载随行蜂窝网络、低成本用户终端网络接入、移动运营商农村及偏远地区覆盖补充等。目前,OneWeb已完成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审批,并与大客户及分销商签署多项业务协议。例如,与法国国防部签署价值10亿欧元的框架协议,内容涵盖优先获取空间资源、为法国武装部队提供辅助任务托管服务,以及提供运营与安全维护服务;与英国外交部签订合同,为其驻外使馆、高级专员公署、领事馆及全球范围内的其他政府活动提供网络连接服务;与欧洲领先的连接服务集成商MBS续签多年期协议(金额达数百万欧元),为欧洲政府和机构客户提供LEO连接服务。根据Eutelsat发布的2024—2025年财报,OneWeb的LEO业务已成为核心增长引擎,年收入达1.87亿欧元,同比增长84.1%,占集团总收入的15%。
ViaSat:深耕高轨卫星与航空市场
ViaSat是一家北美卫星通信运营商,主要依托高轨卫星提供卫星互联网服务,目前在轨卫星23颗,业务覆盖76个国家和地区,2025财年营收达45亿美元。
ViaSat分别于2012年、2018年发射了ViaSat-1和ViaSat-2高通量通信卫星,并通过ViaSat-3卫星星座部署实现技术升级,持续增强卫星互联网服务竞争力。ViaSat-3全球超高通量卫星星座计划由3颗GEO卫星组成,依托大容量Ka频段点波束技术,提供高速互联网宽带卫星通信业务。该项目总投资超10亿美元,单星容量达1Tbit/s。2023年5月1日,ViaSat-3 Americas/F1由SpaceX猎鹰重型火箭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采用“全消耗模式”直送地球静止轨道,最终定点于西经88.9度,覆盖南北美洲区域。2023年7月,ViaSat发现该卫星的Ka波段天线部署异常,导致卫星容量降至预期的10%左右;后续通过算法优化恢复部分服务,于2024年8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对于覆盖欧洲、中东和非洲的ViaSat-3 F2卫星,以及覆盖亚太的ViaSat-3 F3卫星,ViaSat已多次调整发射计划;根据其年报最新内容,这两颗卫星将于2026年初发射。
ViaSat-3支持用户端最高100Mbit/s的下载速率,可满足4K超高清视频传输、航空宽带等场景的服务需求。目前,ViaSat的业务收入主要来自航空业务和政府卫星通信业务两大板块。在航空业务领域,ViaSat-3卫星推动机上Wi-Fi体验升级,搭载该卫星服务的美国大陆与夏威夷航线,其乘客满意度已与Starlink持平。截至目前,ViaSat已为4030架飞机提供机上连接(IFC)业务,另有约1600架飞机的IFC业务处于待交付状态。在政府卫星通信领域,ViaSat主要为军队及政府用户提供高安全性的互联解决方案,该业务2025财年收入同比增长16%,成为通信服务部门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O3b:中轨卫星与行业专网解决方案
O3b是全球首个成功投入商业运营的中地球轨道卫星(MEO)通信网络,依托Ka频段卫星通信技术,构建具备接近光纤传输速度的卫星通信网络,主要面向地面网络接入受限的各类运营商或集团用户,提供高速、宽带、低成本、低时延的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服务。
O3b卫星星座分为O3b FM卫星星座和O3b mPOWER卫星星座两大系列,前者是由阿莱尼亚宇航公司制造的第一代O3b卫星组成,后者是由波音公司制造的第二代O3b卫星组成,分别于2014年、2024年投入商用。其中,O3b FM卫星星座作为全球首个商用MEO系统,初期部署20颗卫星,轨道高度约8000千米,核心优势为低时延与高可靠性。
O3b mPOWER卫星星座由SpaceX负责发射,计划通过13颗高通量卫星及配套地面基础设施,为全球用户提供高吞吐量、低时延的通信服务。截至2025年7月底,该星座已发射10颗卫星,并实现全球服务覆盖。O3b卫星网络容量可达数Tbit/s,支持动态分配数千个无竞争服务,单用户带宽范围从数十兆比特到几吉比特;网络时延低至约150毫秒,性能优于GEO卫星(时延约700毫秒),且接近LEO卫星(时延约50毫秒)。目前,O3b网络已覆盖150多个国家,可服务全球96%的人口,支撑超1500万移动网络用户接入;同时,其已成为油气、邮轮等行业的关键通信基础设施,例如为全球四大油气超级巨头、五大邮轮公司等提供服务。
结语
全球卫星互联网正处于技术迭代与商业化爆发的关键阶段。SpaceX凭借可重复使用火箭与Starlink星座领跑LEO市场;OneWeb通过混合轨道布局与政企合作打开差异化空间;ViaSat深耕高轨高通量卫星应用场景;O3b则以中轨方案填补行业专网通信空白。当前,技术创新(如激光星间链路、超大容量卫星)、发射成本控制(可重复使用火箭推广)与应用场景多元化(从消费端延伸至航空、海事、政府服务等领域)已成为行业竞争的核心维度。
卫星互联网不仅是地面通信网络的补充,更将重塑全球数字基础设施格局,推动“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建设,为偏远地区网络接入、应急通信保障、智能交通等领域提供关键支撑。尽管行业仍面临频谱资源争夺、跨区域监管协调、大规模星座运维等挑战,但整体发展趋势向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成本逐步下降,卫星互联网对全球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本篇刊载于《通信世界》2025年9月25日*
第18期 总9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