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2025年10月13日至1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辽宁大连举办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简称“专交会”)。作为通信领域创新领军企业,中国移动深度参与大会,在金奖颁奖、展览展示、论坛交流等核心环节表现亮眼,全方位展现专利驱动下的技术突破与产业赋能成果。
大会上,中国移动5G核心技术专利获颁中国专利金奖。这是中国移动继2014年4G核心技术专利获金奖后,再次获此殊荣。中国移动是我国唯一获得中国专利金奖的通信运营商。截至目前,中国移动有效专利总量超1.8万项,连续3年位居全球运营商第一,86%为高价值专利;面向13个海外国家布局专利1700余件(年度海外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运营商第二);共获36项中国专利奖,覆盖4G、5G、安全等9大领域。
自2014年开始,中国移动研究院研发团队深入垂直行业,识别痛点问题,提前开展5G技术专利布局。此项金奖专利全称为“一种ACK/NACK上报或接收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解决工业互联网场景下低时延、高可靠问题,满足了工业互联网应用中99.999%可靠性和毫秒级时延的要求,于2018年写入全球首个5G 3GPP标准,已在全球超百万5G基站部署,应用于超1.8万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覆盖智慧电网、智慧医疗、智慧港口、智慧工厂等多个行业领域,深入至远程医疗、遥测、遥信、遥控、柔性产线等应用,激发垂直行业蓬勃发展新动能。
在展区,中国移动以“创新生长·专利赋能”为主题,以支撑国家战略、丰富人民生活、赋能产业升级为主线,携十余个专利密集型展项重磅亮相,涵盖 5G、6G、AI、新型工业化等领域,充分彰显了专利技术和专利工具赋能发展的强劲实力。
支撑国家战略方面,中国移动充分发挥链长引领作用,一方面,展示了4G、5G时期专利发挥关键作用的三大举措及成效。一是建立专利与标准联动机制,标准专利储备量全球运营商前二。二是筹建国际专利池并深度参与规则制定,有效化解了TD-LTE技术在全球市场被边缘化的风险,助力自主技术TD-LTE成为全球主导。三是建设5G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逐步引领产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同向发力,将国际专利池经验赋能产业,支撑建设中国首个标准必要专利服务平台,为中国创新实力正名。另一方面,展示了6G、北斗高精定位、海山数据库、移动认证、低空经济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及国产化替代产品的专利密集型创新成果,在技术卡位、安全可控、民生福祉方面贡献突出。
丰富人民生活方面,推出系列AI+应用,AI名片、具身机器人作为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成为全场热点。其中,家庭机器人布局近100项专利,构建技术壁垒,聚焦自主交互、作业、出行功能,突破机器人从自动化迈向自主化的痛点,成为专利转化应用的典型范例。
赋能产业升级方面,中国移动推出专利大模型直击企业专利申请与管理痛点,以智能起草、预审等核心功能,实现专利全生命周期数智化管理,助力企业获取高质量专利组合。辽宁移动依托辽创计划和辽启慧平台,面向供需双方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动专利技术成果转化。井下矿应急执法无线自组网产品,成功将信道及损耗控制、信号增益与多跳算法等方面的专利技术在井下矿道密闭场景应用,有效解决井下覆盖难、无信号问题,预期可在1500余家矿区企业广泛复制。
大会期间,中国移动以“智汇・共生:知识产权赋能产业创新”为主题,成功举办信息通信产业知识产权主题活动。汇聚国知局、国资委、中科院等单位领导及行业专家,规模空前、反响热烈,充分彰显了知识产权赋能产业创新的广泛共识与强大动能。
此外,中国移动还发布了多项重磅成果。一是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低空经济专利池,标志着知识产权资源整合迈入新阶段;二是发布专利大模型,为产业创新提供智能化支撑;三是牵头成立信息通信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理事会,构建了行业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四是正式成立中国移动辽宁公司与设计院成果转化联合促进中心,致力于成为联结信息通信产业和东北科技创新的关键联接点。
面向未来,中国移动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专利布局,为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提供生动实践,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为人民数智化美好生活绘制温暖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