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化 >> 中小企业 >> 正文
信息化带动企业发展 浅谈企业信息化规划
2007年7月18日 11:21    赛迪网    评论()    阅读:
作 者:彗聪网  

    信息化是什么?部分领导认为,企业买了电脑,就是信息化了;或者是内部组建成局域网,再买个路由器集中连接到Internet,这就是实现了信息化;财务不再是传统的手工帐了,全部用上Excel表格了,这就是实现了信息化;企业内部的公文再也不是手写稿了,全部用电脑撰写,基本上实现无纸化办公,这就是企业信息化。如果说将传统的办公模式转到电脑上来,就是企业实现了信息化,这是典型的对信息化认识的不足,典型的缺乏信息化规划意识。

    要想让“信息化”为企业更好的服务,为企业创收,就必须明白什么是信息化及信息化的目标。企业的信息化简单点说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软件技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办公以及生产效率,从而为企业实现“隐性创收”。

 

    一、企业信息化容易走的弯路

    由于对信息化认识的不足,很多中小企业在信息化的路上吃了很大的亏,最终的结果是不得不重新规划。劳民伤财不说,很多时候也让企业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时机。

    突然发现Excel做财务报表太麻烦、太局限了,听说用友的财务软件不错,买套用友的标准财务模块,咱财务上ERP了。突然发现生产管理上出现了瓶颈,又听说神州数码在制造行业这一块做得不错,再上套神州数码的生产管理系统,咱生产上也上ERP了。

    信息化没两年,服务器增加了好几台,路由器、防火墙也更换了两次;提起ERP,也都是有头有脸的,服务器上ERP好几套呢,各施其职;邮件系统也从Exchange迁移到了Domino,为了将OA和邮件系统更好的集成。

    在信息化上的投资不断增加,维护成本也逐年增加,但并未见到非常明显的效果,且IT部门人员也成天抱怨,系统太多,维护太麻烦。这就是一些中小企业在信息化上容易走的弯路。

    二、信息化规划的重要性

    做信息化规划,应该从一个较高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不是仅仅的从技术的角度或是管理的角度看问题。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方针等都应该是考虑的范畴。一些中小企业不一定会有CIO这样的角色存在,此时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级别的管理干部便充当了CIO的角色,而这些干部往往并不能做到同时对管理和技术的充分了解,结果就会造成规划不足。最终出现了投资浪费、系统太多、管理、维护困难、网络故障频繁等众多严重影响信息化系统正常运作的事件。

    而一个好的规划,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也是很明显的,不仅仅表现在资金的投入方面。

    第一:减少大量投资。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如果在初期没有很好的规划,在企业发展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就会发现这样那样的瓶颈。如硬件防火墙所支持的节点数问题,在企业成立之初,可能对网络的依赖性并不大,所以在采购防火墙的时候,贪一时之便宜,所采购的设备只能满足当时的需要或是极少的冗余,结果造成企业稍有发展之后,便需要更换硬件设备,从而造成重复投资,资金浪费。

    第二:系统扩充方便。最明显的就是越来越热的ERP系统,一套完善的ERP系统应该包括众多的模块,各模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而不同厂家提供的软件,基本上都是“各自为营”的,因此企业在上ERP一类的系统的时候,如果初期因为资金问题,只能购买部分模块,但一定要考虑后期发展,其他模块的跟进问题,否则最终会导致一个企业用几套ERP系统的情况,投资多不说,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性也差。如果在上系统之初,便对厂商的系统进行深入了解,考虑以后的发展,新的模块是否也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从而方便日后系统的扩充。甚至在上某一模块之初,便要和厂商协商后期如果导入其他模块的费用问题。有了很好的规划,便可以跟ERP开发商进行很好的沟通,分析需求,可以很轻松的在不同阶段扩充相应的模块。

    第三:各部门间协作性好、效率高。以上面提到的ERP为例,如果是统一规划的,即便企业发展后,对模块进行了扩充,各部门间也能够很好的协作,因为使用同一套系统,员工操作起来更熟练,各种数据报表也更容易关联,实际操作过程中效率也高。如果各部门使用不同的系统,某些报表出错,还有可能出现各部分相互推诿的情况发生。

[1]  [2]  编 辑:严大伟
关键字搜索:企业信息化  信息规划  信息化建设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