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世界 >> 总第326期B本 >> 移动通信产业发展20周年技术篇 >> 正文
引进、吸收、改造和创新
----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四部曲
2007年7月10日 13:56    通信世界周刊    评论()    阅读:
作 者:本刊记者黄芬  

    二、吸收和改进,GSM时代的主旋律

    我国对于2G的关注可以追溯到1987年模拟网起步的阶段。当时原邮电部提出要关注数字移动技术发展的要求,并多次组团到欧洲考察GSM技术的发展状况。政府也把对2G的研究列入了“八五”攻关项目,当时的电子部和邮电部共同合作,组织了由上海一所、广东7所、西安4所以及东南大学、北京大学等组成的产、学、研共同结合的项目攻关小组。

    虽然我国对2G的关注不算太晚,但因为自身研发实力的问题,面对2G的发展,我国的技术发展还是以引进为主。在北美的DAMPS、日本的PDC、欧洲的GSM之间,我国选择了GSM。

    1.紧跟技术热点,着手GSM网络试验

    1991年GSM系统正式在欧洲问世,网络开通运行。从此移动通信跨入了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1992年,原邮电部批准建设了嘉兴地区全数字移动电话(GSM)网络,随后搭建了临时系统,系统设备由上海贝尔公司和阿尔卡特公司提供。5月17日,该系统完成第一阶段试验任务,包括网络调试、测验等。1993年9月,嘉兴GSM网络正式向公众开放使用,这是我国第一套GSM移动通信系统。我国自从1992年在嘉兴建立和开通第一个GSM演示系统,并于1993年9月正式开放业务以来,全国各地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大多采用GSM系统,使得GSM系统成为目前我国最成熟和市场占有量最大的一种数字蜂窝系统。

    到1994年5月,已有50个GSM网在世界上运营,总用户数已超过400万,国际漫游客户每月呼叫次数超过500万,客户平均增长超过50%。

    市场的迅猛发展再次验证了GSM的许多技术优势,同时也提高了GSM产品的成熟度。这些因素促使1994年成立的中国联通选择了GSM技术。为了应对竞争,原邮电部决定在1995年上半年把GSM网络试验扩大到13个省,按照统一标准接口、设备互联互通的要求进行网络设计。原邮电部移动局还组织电信研究院等相关单位进行了GSM网络维护、运营支撑、网络管理等标准的研究和制订,研究了网络容量、网络质量和用户数量协调发展的规律。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原移动局着手建立了移动信令网,逐步建立了汇接局,使GSM网络的层次更清晰、网络发展更具计划性、网络管理更规范。

    2.边吸收、边改进,GSM进入飞速发展时期

    在技术发展迅速、竞争对手压力大和用户需求旺盛等多重因素作用下,1995年一年,原邮电部就在15个省建成了GSM网络并投入运营,1996年除西藏以外的其余省也建成GSM网络,1997年随着移动业务的高速发展,各地开始建设独立的移动汇接网,1998年又开始建立独立的移动No.7信令网,1999年开始建设移动智能网,并着手WAPGPRS的试验,逐步向更先进的移动网络迈进。

    在网络发展规划上,原邮电部移动局根据用户数量采取交换和基站容量适度超前的思路;在网络建设上采取边建设边联网,并且是多厂家互联的思路,这在国际上都少有,使数字移动系统的覆盖很快就超过了模拟网络的覆盖范围,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业务;采用一些改进技术以更有效地利用频谱,提供更多的业务和功能;在设备选择上引入竞争机制以便得到更便宜的设备价格,降低了网络成本。这些思路促使全国的移动业务迅猛发展,成就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飞跃。

    我国移动通信用户飞速发展为运营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对网络性能、运营支撑系统的严峻考验。于2000年成立的中国移动公司开始进行了席卷全国的网络优化行动:进行了大规模的网管系统改造,在全国形成了先进的两级管理模式,建成了全球一流的业务支撑系统(BOSS系统),使中国移动能够利用信息资源集中和共享的特点,快速支持各种新业务的应用,能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电信服务,率先实现了客户异地充值、挂失等服务,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完成了工程浩大的移动号码升位,建成了第一张基于CAMELPHASE2世界最先进的移动智能网络,并由此开发出深受市场欢迎的“神州行”预付费业务、“神州行”短消息业务、移动虚拟集团电话业务、亲情号码等多种智能业务,同时带动了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民族通信制造业在这一领域主导地位的形成。

    随着网络覆盖的进一步扩大以及“神州行”业务的推出,从2002年开始,中国移动的用户开始以每年4000多万的速度增长,运营商面临着巨大的扩容压力,如果继续采用TDM方式来建设汇接骨干网,其代价将是昂贵的,此时的中国移动面对的已不再是设备扩容等简单问题,而是全球移动运营商都面临的网络转型问题。2003年,中国移动的GSM网络的核心网容量就超过了3亿,遥遥领先于Vodafone、Orange等其它国际领先运营商,之前还没有如此巨大的面向IP的网络出现,而在2G的网络架构上沿袭传统方式扩容,意味着网络结构将会更加复杂,网络稳定性不可避免地下滑,CAPEX高居不下,OPEX继续膨胀,因此网络转型成为移动运营商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移动必须把网络扩容和技术创新联系起来,在改造核心网的过程中,把原来的电路交换系统升级为基于IP的软交换系统,这样2G和未来的3G就可以共享一个核心网系统,建设3G网络也不需要建设新的核心网络。

    经过充分的论证,2004年中国移动进行了汇接局和承载网的改造,拉开了中国移动朝着向全IP网络转型的序幕。从2004年开始,在向ALLIP转型的实施过程中,中国移动经过前期论证、试验、规划和大规模商用部署的过程,制定出了成熟的网络规划方案以及软交换设备维护规范、测试规范。这些成果奠定了未来中国移动快速业务部署和2G/3G协调发展的基础,也使中国建成了一张世界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

    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中国移动获得了“GSM协会主席奖”、“GSM联盟突出贡献奖”、“GSM用户发展特别奖”等多个奖项,为GSM技术在国际上的推广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关专题:中国移动通信20周年

[1]  [2]  [3]  [4]  编 辑:赵宇
关键字搜索:GSM  3G  WCDMA  TD-SCDMA  CDMA2000  GPRS  EDGE  移动通信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