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度文章 >> 业务 >> 正文
黑莓手机8月正式入华能否重现欧美辉煌留悬念
2007年7月23日 11:46    搜狐IT    评论()    阅读:
作 者:理财周报 罗率 谢松涛  

    与王磊这样的手机玩家相似,目前中国的黑莓手机用户绝大多数是那些关注手机更新换代,觉得好玩和“耍酷”的手机爱好者。由于黑莓手机最核心的电子邮件收发功能并不能实现,大多数玩家出于好奇使用一段时间后,便“移情别恋”,开始体验别的新款手机,这与欧美等地区黑莓的忠实拥趸们形成很大对比。

    中国的“黑莓”时代?

    2006年5月,中国移动宣布和RIM公司达成合作,推出黑莓服务,从而解决了一些经常往返于中国和世界各地的黑莓用户在内地使用手机邮箱时,只能通过香港网络中转、再经由GPRS漫游服务到内地的问题。然而黑莓服务目前只对企业用户开放,在中国的高资费却也让人叹为观止,398元(GPRS流量50M)套餐和598元(GPRS流量400M)套餐对中国的许多移动用户来说还是偏高的,

    由于资费和终端的问题,移动的黑莓服务推出一年来并没有产生非常大的市场影响,一位在中国移动数据增值业务部门工作的员工告诉记者,目前移动的黑莓服务主要对象仍是那些原来就享受黑莓服务的老用户,这些人集中在跨国企业以及外资的一些驻华办事处,新的企业用户并没有发展多少,由于需要专门的接入点,在许多地方并没有开通这项服务,真正要在移动用户中普及还需要时日。

    然而RIM公司却对市场非常乐观,认为销售和入网是在中国市场的最大障碍。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则在中国市场的前途不可估量。

    RIM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JimBalsillie则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并表示未来准备在中国建设生产黑莓手机的制造工厂,以满足未来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

    然而,市场已经不是8年前的市场,RIM能够在今日的中国再造一个“黑莓时代”吗?

    RIM依托的核心技术是pushmail的技术,而这一技术目前已不是市场的瓶颈。由于无线电邮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机,使得许多公司都摩拳擦掌,奋起直追,希望缩小与业界领跑者RIM之间的差距,而面对目前巨大的还几乎没有开发的中国无线电邮市场,如何分一杯羹早已列上了不少公司的意识日程。

    目前,无线电邮市场的佼佼者有微软的“DirectPush”技术,与联想合作的VISTO,与中国移动合作的无线利通,与中国联通合作的网际飞潮等等,另外还有许多基于WAP页面的无线电邮服务提供商。

    广东联通一位从事数据增值业务的经理表示,要让中国的企业接受黑莓服务也需要一个过程,企业可能会考虑安全性和资费,对企业来说,成本和效率往往同样的重要。另外,RIM公司的黑莓产品如何销售是个问题,因为还要面对终端集成等问题,传统的手机分销模式可能并不适用于黑莓手机的销售。

    3G门户网内容总监高峰认为,影响“黑莓”手机在中国普及的最大障碍除了资费以外,恐怕还和国人的信息接收习惯有关。在国内,人们对于短信以及手机上网娱乐的依赖程度要远远超过电子邮件。他认为,中国手机市场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飞快,“也许,还没等到我们感受它在移动电邮方面带来的便利,新的手机产品和服务早已经转移了我们的热情。”

    王磊则认为资费仍是主要问题。“如此小的流量不值这么多钱,”王磊说,“高资费是黑莓推广普及的最大制约瓶颈。一般用户除了赏玩只能望‘邮’兴叹。”他表示即使以后开通了针对个人的黑莓业务,如果资费不做调整,他也不会使用。

[1]  [2]  [3]  编 辑:颜溢辉
关键字搜索:黑莓  手机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