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通信业 烙上改革印
2008年11月3日 09:05    通信世界周刊    评论()    
作 者:张鹏

    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各行各业蓬勃发展,通信业的发展历程无疑成为其中最浓重的一笔。回望这30年,从古老的人工电话交换,到数字程控交换;从退出历史舞台的模拟信号手机,到造型轻巧、功能多样的3G手机;从第一次邮电分营、政企分开,到现在的电信运营商重组;通信行业的每一步发展都留下了改革的烙印,可以说,通信业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缩影。而在其身后,两条推动通信事业快速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

    政策指引通信业实现飞跃

    “先把交通、通信搞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初期就对通信业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这也为此后几十年我国通信业的发展写下了坚实的基调,随后,国家多项扶持政策相继出台,中国通信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1984年10月,国务院为加快邮电通信发展做出了六条重要指示,同年12月,中央书记处也对邮电通信工作做出了新的六条指示,要求以多方筹资、积极采用新技术、加强管理和服务等手段加快通信发展。1988年6月,国务院提出通信发展“十六字”方针,即要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

    通过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指示、方针,通信业进一步明确了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更重要的是,政策的出台明确了中央和地方各级部门的责任,提高了地方政府发展通信行业的积极性,也促进了邮电通信部门和社会各方的配合,加快了国家通信网络的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在邮电通信发展的关键时刻,邮电通信部门敢于开拓创新、另辟蹊径,做出了及时、果断的决策。1988年全国电信工作会议以后,原邮电部提出了“负债经营”这一响亮口号,结束了通信业只靠国家拨款过活的日子,并对负债经营的模式进行多次探讨。同时,在通信技术的演进上,邮电通信部门也没有因国家通信基础薄弱选择低起点,而是跳出传统思路,在技术装备上坚持高起点、高技术,实现了通信业发展的“大跃进”。这些策略在今天看来,似乎简单明了,但在当时那个物资相对匮乏,通信网络建设伊始的年代,敢于做出这样的决策的确需要相当的胆识。

    把握市场产业链日趋完善

    伴随通信事业的发展壮大,中国进入全面改革的十年(1998年~2008年)。在这10年中,如何协调产业发展,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成为通信部门首要考虑的事情。从1998年的邮电分营,到后来的政企分开、移动独立、电信重组,通信行业随市场不断进行调整,改革力度之大,令全世界瞩目。可以说,每一次变革都源于对市场环境的适应,都是对转变经营模式进行的深入探索。而改革开放通信发展的经验也告诉我们,正确的发展战略才是成功的关键。每当行业处在战略转折时期,只有把握技术演进的趋势和未来走向,才能够实施正确的对策,抓住难得的机遇,从而实现通信业的跨越式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强烈感召下,通信体系的产业链日趋强壮,从芯片研发、通信设备制造到电子元器件集成生产等各个环节都得以完善。其中,原上海贝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对于通信设备不再只依赖于进口;中兴、华为等国内通信企业发展成今天的通信巨头,并将自身触角伸向海外。这些国内的通信设备企业通过改革开放,实行了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的战略,既学习借鉴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又提高了自主的创新能力,使国内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设备制造产业,为未来通信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积累了宝贵经验,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适应通信特点的新型道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通信行业抓住程控交换技术和光缆技术,大力发展中国的通信领域,使中国一跃成为位居世界第一的电话大国。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看准移动通信这个未来发展趋势,大量开发国内移动用户,还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我国的通信业不仅着眼于创新,立足于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而且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与结构调整,而这些因素正是中国的通信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正如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在改革开放30年通信发展总结中提到的,“改革开放带来的变革、技术发展,以及为通信发展注入动力的资金来源,是中国通信发展到今天的三驾马车。”如今,中国通信事业仍然加紧脚步,走在电信运营重组的路上,而经过多年的积淀,中国已逐渐形成了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的独有发展路线。

编 辑:徐亮
关键字搜索:通信业  发展  历程  改革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