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联通十年“求索”的轨迹
http://www.cww.net.cn   2010年1月4日 13:41    通信世界周刊    
作 者:李正豪

    在2000年前后,相对于当时的对手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并非可以与之平等竞争的主体。为了扶持中国联通的发展,伴随其成立,决策层为之设计了一种“中中外”的融资模式。

    “中中外”模式

    “当时的联通面临着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中国联通内部人士介绍,“‘中中外’模式就是由一家中国企业与国外的投资商组成合作投资公司,然后由合作公司向联通某一个具体通信建设项目投资,项目投产以后,固定资产全部归联通公司所有,合作公司不参与运营,只是对联通的财务状况进行必要监督,并从项目运营收入中获得按照合同规定比例的回报。”

    根据后来的统计,在最初的5年,“中中外”项目一共涉及11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家大型公司。“中中外”模式被认为对急需资金的中国联通的初期发展、特别是GSM网络初期的建设功不可没。但这种模式并不成熟,造成中国联通的产权关系的混乱。

    于是,中国联通从1999年7月开始全面启动“中中外”项目清理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在差不多1年的时间里,厘清产权基本脉络,为随后的上市奠定基础。

    上市融资

    经过一年准备,中国联通分别于2000年6月21日、22日在纽交所和港交所成功上市。

    中国联通共筹资约63亿美元。这个融资规模在当时全球IPO历史上排名前十位。随后,中国联通A股公司2002年10月又在上海上市,成为第一家进入A股的电信运营企业。接着,中国联通又于2002年12月和2003年12月完成两次注资,实现整体上市。

    统计数据显示,三地上市以及两次注资为中国联通赢得了大约6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这一方面起到了支撑中国联通进入“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阶段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帮助中国联通在2002年以后我国形成的“5+1”运营格局中取得市场竞争实力的作用。

    两网并行与新的分拆

    获得大量资金的联通从2001年2月开始筹划建设CDMA网络,10个月以后,联通在北京宣布CDMA一期工程如期完成,于2001年12月31日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通运营。

    首先,获得CDMA牌照被视为联通在国内运营市场突围而出的重大机遇;其次,引进CDMA打破了GSM技术在我国一统天下的局面。据此后的统计数据,到2002年底联通CDMA用户就突破了700万户;到2003年底累计发展CDMA用户1906万户—仅用两年时间联通就成为全球第二大CDMA运营商;2005年联通加强了CDMA网络的调整、优化和改善,用户数量大规模继续扩大;到CDMA网络转让前,用户已经达到4281万户。

    CDMA推动了联通的发展和壮大,也给联通带来了很大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GSM和CDMA的“左右互搏”,GSM和CDMA使得联通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双拳出击”的选手,但是却妨碍了联通在市场上“重拳出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联通近几年的发展。

    于是,在国家相关部委主导的新一轮电信重组下,2008年后半年联通启动了1100亿元全盘转让CDMA资产给中国电信的工作。丢掉了已经成为“包袱”的CDMA之后,联通在新一轮电信体制改革中不仅合并了原来中国网通的资产,而且获得了全球技术最成熟、使用范围最广的WCDMA。从此往后,成为“全业务”运营商的联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编 辑:徐亮
关键字搜索:中国联通  发展  
相关新闻
每日新闻排行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