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腾讯新梦想:手机背面印上QQ Inside
http://www.cww.net.cn   2010年11月3日 10:57    通信世界网    
作 者:文刀客

所以,移动互联网内一条不成文的默契是:这个行业只有明天,没有今天。但是,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死在明天的黎明前。

当然,也有特例,例如腾讯无线。表面上的原因是,手机QQ这一从有线互联网移植过来的聊天工具,粘性十足。并且,由此衍生出超级QQ这一向用户收费的商业模式:每个月10元钱,你能享受到免费的手机QQ之外的系列“特权”服务:24小时在线、短信通知等等“特权”。这些特权吸引着中国的80后90后主流上网人群,不断地想摆脱“免费”地位,主动地进入“特权”阶层——收费用户。据不完全统计,腾讯有3、4000万这样的超级QQ用户。在此基础上,腾讯的手机音乐、手机游戏作为用户的娱乐工具的补充,也真正向用户收到了真金白银。腾讯无线活了下来。

与此同时,由于有Q币作为腾讯向特定用户收费的中间模式,腾讯无线一直保留通过运营商电话充值这一渠道模式,作为收入渠道的一个有效补充。毕竟,电话充值这一模式,比起“地推”、网吧等Q币购买途径,要便捷、有效。

换句话说,从中国无线互联网产业的角度看,腾讯无线几乎是所有互联网巨头中唯一成就的“涅槃的凤凰”。当大家都在经历SP收入割肉般地下滑的时候,腾讯依靠用户收费的模式和“紧密团结在运营商周围”,无线业务获得了新生。

所以,腾讯负责无线业务的EVP刘成敏敢说:今天比明天更重要。所有的明天再美好,都是基于今天。一个可供对照的数字是,刘所领导的无线部门,占腾讯全部收入比例,过去5年时间内经历了一次过山车:50%、30%、10%,再到现在稳定在15%左右。可供参照的行业情况是,过去的5年间,整个产业正发生巨变:SP的抢钱模式越来越没有市场,手机上网人群却爆发式增长。今天,用手机更新微博的网民也超过了PC更新,用手机更新QZONE说说的网民已经超过有线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代表着行业的未来,自然也代表着腾讯的未来。

浏览器之争

虽然没有商业模式,但围绕移动互联网,已经有众多炫目的产品。其中,手机浏览器最为外界所关注。Opera、Safari、QQ浏览器、Ucweb等等,竞相争夺。手机浏览器之争,就是手机上网的入口之争,这是目前的现状。

同样做浏览器,总部位于广州的优视科技早在2004年就正式发布了自己的产品。这家独立的无线互联网公司,一段时间的以来,使得Ucweb几乎成为中国版的手机浏览器的代名词。但是,早期Ucweb主要依靠与免费WAP网站合作渠道推广的策略,使得其影响力有限。免费WAP到底在中国可以生存多久,一直是业界的疑问。在3G带来的带宽盛宴之后,移动上网人群的更高体验需求则应运而生。于是,Ucweb在浏览器基础上开始孕育桌面、音乐、游戏,等等,拓展产品线和疆土。

另外一些独立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发展路径,也大同小异。例如3G门户,一开始是从免费WAP门户出发,一段时间要做手机上网的新浪模式。但发现手机广告的空间有限之后,及时转向到了手机互动平台战略上,随之而来的动作是,推出自己的浏览器,进而是音乐、小说等等。而位于北京的手机大头,则一开始就立足于独立的手机客户端软件,其UI设计体验十分不错,而社区、视频、音乐、搜索等产品线,伴随着新闻资讯、小说等等,也十分全面。

一时间,几乎所有的市场玩家的产品线都很齐全。但换言之,也十分趋同,没有差异性。

腾讯的QQ浏览器,从2009年7月正式独立推出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是,据多份市场研究报告称:依靠与手机QQ的平台化捆绑推广,QQ浏览器在实际市场份额上,远超Ucweb,是中国手机上网人群中除了手机自带的浏览器之外的最大独立浏览器。原因是,此前,手机QQ捆绑的浏览器,已经在市场上推行了5、6年。QQ浏览器依靠手机QQ的巨大装机量,迅速实现了用户资源的平移。

[1]  [2]  [3]  [4]  [5]  
相关新闻
编 辑:张翀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84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139说客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QQ书签       收藏   打印  进入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腾讯  手机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重要新闻
通信技术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