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移动运营商要赢在未来,5G是关键;而要赢在5G,移动网络必须“云化”。
回顾过去十年,移动宽带产业蓬勃发展,数字应用爆发式增长。但与此同时,应用和业务场景更加多样化(从人连接到万物互联),业务速率体验需求从Kbps到Gbps,时延体验需求从毫秒到秒,移动业务变得千差万别。这对全球电信运营商网络能力和运营提出更高要求。
面对这些挑战,运营商无线网络要长足发展,就必须实现三大特性,即高效资源利用、单元按需部署以及业务敏捷发放。对此,业界一致认为“云化”的网络是应对解决之道。
就网络云化,全球领先运营商和设备商已经在开始研究和试点。其中,华为很早就开始了探索,2014年先是发布无线核心网云化方案CloudEdge,2016年4月又重磅发布无线架构云化方案 CloudRAN,但华为认为这还不够,要实现移动网络的端到端“全面云化”。
11月25日,在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华为首次发布了无线空口云化方案CloudAIR。CloudAIR一亮相就备受关注,并与之前的CloudEdge、CloudRAN共同组成无线网络完整的云化方案,被认为代表着无线云化时代全面到来。
“网络全面云化方案,将最大化运营商资产价值,实现网络的按需部署,加速业务的敏捷发放,使移动网络真正成为千行万业的使能器,通过持续创新为产业带来价值。”刚担任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总裁的邓泰华如此诠释无线网络全面云化的价值。
那么移动网络到底该如何“云化”?CloudAIR能给运营商频谱资源匮乏的现状带来哪些改变?
一、移动网络面临业务多样化新挑战
华为无线业务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引领、从低端市场到发达市场的成长过程中,SingleRAN方案立下汗马功劳。过去10年,通过与客户联合创新,华为SingleRAN以2G/3G/4G 多制式共平台的思路,大大降低了运营商投资成本,而实现不断发展壮大。
现在,运营商正面临新的挑战,过去10年,终端和网络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能力的变化支撑了应用场景的多样性,从人的连接扩展到了物的连接,生活中的一切都在被连接,各个行业都在数字化转型,多样化场景对运营商网络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邓泰华介绍,这些挑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复杂度的增加体现在不同业务体验需求的差异性上。
从速率/时延看不同类型业务对网络指标的要求千差万别。举例说:AR和VR业务同时需要Gbps和20ms时延才能保证良好的体验,而抄表业务只需要kbps,对时延不敏感,这两个业务对网络的速率和时延两个指标相差上百万倍。
从4G到4.5G到5G,因为业务的多样性,各个维度对网络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加,未来同一张移动网络要能满足千行百业的各种需求,对无线网络的弹性、多业务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业务的多样性也导致MBB流量热点峰均比更高,随地点变化、随时间变化,且不可预知。
另外,和互联网应用的推广速度比起来,移动网络的全网覆盖太慢。3G是从2100MHz频谱开始建设,用了10年才达到与GSM相近的覆盖水平。此外,由于网络覆盖的问题,新业务开展进度缓慢,如VoLTE从2012开始被运营商力推,但至今用户渗透率还很低。
众所周知,5G的新频谱主要是高频,将会面临比3G/4G更严重的全网覆盖挑战。那么,如果没有5G覆盖,移动AR/VR如何推行?如果没有5G新业务发布,运营商如何在5G获得商业回报?
“这些业务场景的多样性以及日益增加的各种复杂度,对未来网络带来了新挑战。”对此,邓泰华表示。
他分析运营商这个痛点后认为,运营商下一代无线网络需要做到三点:第一,网络的资源能够被更高效地利用,以应对流量随时间、地域高峰均比分布、热点的不可知等问题;第二,网络能够基于体验按需部署,应对业务的多样化和需求的千差万别;第三,业务可以被敏捷地发布,以快速发展用户获取商业回报。
那运营商网络该如何去适配?“答案是,实现移动云化!”邓泰华说。
二、全面云化是无线网络发展必然之道
什么是移动云化?很多人会想到虚拟化、云计算、软硬件解耦、COTS(commercial off-the-shelf,硬件通用化处理)以及基于数据中心的软件分布式部署等IT领域的技术。
而邓泰华的解释是:这些技术都只是云化的实现方式,运营商要关注最终云化的目标和客户价值:资源的高效应用、网络的按需部署、业务的快速发放。
要知道,移动网络与IT网络不同,电信行业向IT取经,但要活学活用。邓泰华分享了华为多年积累的对移动网络云化的理解。
云化的第一步是核心网的云化。华为2014年第一次提出CloudEdge并实现了产品化,支撑Cloud Native 的理念与云化架构。2015年在欧洲率先商用,截止2016年底,华为预计CloudEdge领域将实现超10张现网商用、超60个商用合同以及超100个试验局点。
面向未来,华为计划在给运营商提供更敏捷的网络架构、软件架构和运维方案上进一步努力。在接入上,CloudEdge将秉承一贯的Single战略,支持2G/3G/4G和即将到来的5G;在应用场景上,CloudEdge将面向垂直行业,即通过切片网络和更多的行业场景化方案,提供集成度更高、更灵活的应用。
云化第二步是RAN的云化。为此,华为在2016今年4月的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发布了CloudRAN。笔者有幸在现场见证。这标志着华为启动了SingleRAN到CloudRAN 的演进策略。
众所周知,未来网络不仅为人服务,也需为物服务,而人与物对网络的带宽、时延和可靠性等诸多要求不一样。如果所有业务都按照极低时延、极高带宽的方法去部署,成本将过高;如果业务都按照高时延和低带宽方法去部署,又不能满足业务需求。
邓泰华说,CloudRAN 追求在不同业务体验和成本之间的平衡,具体具备四大特性。
首先,CloudRAN通过将功能单元模块化,根据不同业务体验的差异性,部署在离用户近或者远的节点上。比如VR业务需要高带宽和低时延,其相应数据网关需要靠近用户,部署在站点。而类似于抄表类物联网的通信业务,对时延不敏感,但需要更多连接数,其信令处理部分可以部署在数据中心机房。
其次,CloudRAN能支持多制式、多层(HetNet)和多频等新技术的融合引入,最大化用户体验。
再次,相对于目前的无线网络架构,CloudRAN能提供更多的池化收益:因为集中处理的方式使得资源共享的范围从小一点的簇扩展到更大的区域,从而产生更大的增益。
最后,CloudRAN的价值还在于对运营商能力开放及运营效率的提升,如开放API接口以及实现版本包中各个特性的解耦,可以大大缩短功能特性的上线时间。比如说,未来像NB-IoT(窄带蜂窝物联网)领域的各项业务,从产生idea(创意)到商用可能只需3~6个月。
据笔者了解,目前CloudRAN已经在中国、意大利、韩国和日本完成了验证,并将于2017年第三季度开始商用。
而云化第三步,就是无线空口资源的云化。
三、CloudAIR首次亮相:空口资源也要云化
但以上进展在邓泰华认为还不够,“对无线网络来说,空口资源是运营商最宝贵的资源,如果空口资源不能实现高效、按需和敏捷,就不是真正的无线云化网络。”他说。
为此,华为推出CloudAIR,意图以云化的理念重造空口,高效共享频谱、功率、通道等空口资源,提升空口效率,使能运营商能够更灵活的进行网络部署以及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很多人都好奇,CloudAIR方案到底是什么?邓泰华表示,该方案包括频谱云化、功率云化以及无线通道的云化。
在频谱云化方面,众所周知,各种网络制式工作在相应的频谱上,这些频谱与制式是绑定关系,就如一个“车道”只能跑一种“车”,如果需要跑另一种“车”,就需要频谱重耕。如近期中国电信就在开展800MHz重耕,中国移动则推动900MHz的重耕。
但频谱重耕后,原有的车就无法跑。因此旧制式和新制式只能2选1。这也是自从有无线通信技术以来,一直约束着移动运营商发展网络的最大限制。但是如果业界突破该限制,使得频谱和制式解耦,一段频谱同时支持多种制式,就好比多种车跑在一个车道,这样能使频谱这个资源也实现资源池共享。
邓泰华说,CloudAIR频谱云化中分配频谱,不是把一整段频谱分配给GSM用户或者LTE用户,而是按照子载波分配资源。在子载波频率和时间上错开,运营商就可以实现一段频谱被多种制式共享;并且最让人惊喜的是,频谱云化所有处理是在网络侧实现,终端不需要改动,对现网终端没有要求。
按照这样的设想,运营商就可以在一段频谱上既配置GSM载波,也配置LTE载波,极大的提升了运营商的频谱使用效率和网络使用效率。“频谱云化是革命,这种创新打破了半个世纪来的频谱使用限制。它将给运营商带来以下三大价值。”邓泰华如此分析说。
第一,频谱云化使得新制式在初期就可以在黄金频谱上部署,实现新制式在低频的快速导入,快速覆盖,抓住商业机会。第二,频谱云化解决传统制式无法退网而长期占用高价值频谱的问题。第三,通过频谱资源的动态调用实现统计复用增益。
据介绍,华为的CloudAIR频谱云化并非凭空设想,而是华为技术积累的结果。华为与运营商较早联合推出GU@5MHz(GSM/UMTS)解决方案,并已经在进行商用网络测试。GU@5MHz可谓CloudAIR前身,验证这一设想的可行性。
这意味着,频谱通过云化可以实现了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动态制式分配,提升频谱效率的同时保证了传统业务的体验,使得运营商网络从2G、3G,走向4G、5G的演进更加平滑。
除了频谱外,功率也是无线的关键资源,而且同一段频谱支持多制式后对功率也会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功率也需要云化。邓泰华解读说,功率云化包括载波间、频段间、制式间及站点间进行动态功率互助,形成功率池,从而提升功率利用效率,适配业务的动态变化。
此外,无线通道云化也是重要方向。现在单个基站的容量越来越大,基站天线从2T到4T,再从8T到Massive MIMO(64T64R)以及DMIMO。Massive MIMO通过增加物理通道数提升了单站的容量; DMIMO可以把相邻RRU在逻辑上合并起来来增加逻辑上的通道数从而提升一片区域的容量。
而未来,UC-MIMO(User Centric-MIMO)可以实现在整网把所有RRU的通道组成资源池,每个用户可以根据体验需求获得任何的天线通道组合——这就是无线通道云化。
四、CloudAIR还在持续探索,但将开启新时代
谈及CloudAIR目前进展,邓泰华坦言,频谱云化、功率云化以及无线通道的云化现在还仅是个开始,华为还在持续探索。
“我们希望更多行业伙伴加入到我们的共同研究中,只要与客户共同努力,方案一定会迅速变得越来越强大,支持客户的商业成功和发展。”邓泰华表示。
碰巧的是,华为无线云化网络系列方案包括CloudEdge、CloudRAN与CloudAIR,其中E、R、A三个字母正好形成单词ERA(时代)。因此,华为方面希望无线网络云化方案开启全新的移动云时代,即“Open a new mobile ERA of cloud”!
笔者以为,华为无线网络全面云化方案绝对是革命性的,就如当初华为发布SingleRAN一样,起初并不成熟,也未受到业界重视,但后期却被诸多运营商认可,成为华为开拓欧洲等国际市场的利器。最后SingleRAN理念也得到越来越多的电信设备商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