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承载先行。目前5G承载网络发展已成为热门话题。部分领先运营商将5G承载网建设提上日程,纷纷开始启动5G承载的关键技术研究、验证和测试,有些运营商已经在准备小规模试商用。
但和4G承载相比,5G承载必须要承载车联网/8K视频/智慧城市/远程医疗等多种类型的创新业务,实现3G/4G/5G/Beyond 5G的多代无线网络承载,还要实现体育场馆/城区/偏远农村等多场景接入。因此,运营商对5G承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正是在这样的全联接诉求下,今年上半年,华为也在积极推动5G承载全球统一标准的达成,并在IETF、IEEE等国际标准组织领域积极贡献力量。
近期华为也发布了5G承载解决方案X-Haul,针对5G承载的前传、回传场景需求,提出了IP、OTN、微波等综合承载方案,端到端支撑5G承载需求。华为还提出了5G承载的四大理念:最优TCO,全场景接入;弹性承载,长期演进;全局智能,敏捷运营;端到端网络分片,最大化网络价值。
“X-Haul将帮助运营商构筑面向未来可持续演进的5G承载网络,把握5G时代的无限可能。”华为业务路由器领域总经理胡伟告诉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他还详解了华为在5G承载的标准、产业、联合创新等多个维度的发展思路和进展。
5G承载成热点,运营商提四大要求
如为了应对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韩国的领先运营商已开始研究下一代移动承载网建设,预计2017下半年商用;日本的领先运营商也已启动5G预商用部署,预计在2020年日本夏季奥运会正式商用;中国三大运营商也都开始在5G承载的标准、网络模型、技术验证等各方面进行了研究,中国移动在2016年启动5G承载网研究,计划2018年进行试点商用。
运营商均在全力发展5G承载网,但面临比4G承载更大的挑战。因为5G承载网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胡伟表示,这种不确定性可以表现在三方面。
在业务方面,未来的5G业务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自动驾驶、8K、VR带来的浸入式视频体验、触觉网络等科幻故事中才看得到的创新业务将成为可能,未来的承载网络需要支撑“X”(代表未知)种业务创新。
在网络方面,从2G、3G到4G,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变迁,无线网络的连接数量呈现指数级增长,不同无线制式时代的业务将需要在一张网络中承载,未来的承载网络将需要支撑“X”代的业务,包括2G/3G/4G/5G,甚至beyond 5G。
在多场景接入方面,未来全联接时代,全球的各个角落都需要联接在一起,无处不在的无线连接将为人们带来更美好的生活,未来的承载网需要支撑起任意环境下的无线联接,“X”种场景下的无线接入对未来承载网络提出更高要求。
上述业务等方面的“无限可能”,最终是需要关键的技术创新和关键的架构创新来实现。运营商对5G承载提出四方面的期望。
胡伟介绍,一是降低建网成本。比如某海外运营商,希望在未来五年里面,5G承载网带宽相应至少要增加五倍,但建网的成本能够始终维持在当前的水平。也就是说带宽增加五倍,而端到到端的建网成本及总TCO基本保持不变。
二是高效建网,抢占先机。在5G布放的初期以及中期,运营商可能会在在当前宏站的位置布放5G基站。因此原站的提速作为首要的诉求需要被满足。这也是运营商5G时代抢占先机很关键的因素。
三是最大化挖掘网络潜力。从投资的维度看,未来的5G承载有可能是一张X-Haul网络,就是固定、移动、专线、行业应用等多网合一的网络,已经不会再像过去那样严格区分为无线、有线,而是一个统一承载的网络。因此运营商希望在这张统一承载网,将多种业务看似互相矛盾的需求,有效协同统一起来。这就是业界提出的端到端网络分片技术。
四是,降低OPEX,缩短TTM。这个话题一直都是运营商热烈讨论的点,无论在2G、3G、4G,还是在5G时代。业界熟知的云化控制技术等,能够实现端到端将业务快速布放起来。同时在整个生命周期里面,5G承载网不仅要降低运维成本,还要从建网的规划、部署、运营以及端到端都能够以IT化的方式来管理。
华为推出5G X-Haul,承载无限可能
正是在上述诉求下,华为发布了面向5G的移动承载解决方案X-Haul。胡伟详解了华为5G承载的四大理念。
第一,最优TCO,全场景接入。华为X-Haul解决方案支持IP/OTN/微波等多种接入技术,充分利用可用资源,灵活组网,快速实现5G网络广深覆盖,实现5G承载TCO最优。
针对回传场景,华为发布了业界首款50GE/100GE自适应分片路由器,基于50GE接口实现了现有站址的原址提速,同时在无光纤场景下,华为推出了业界首个5G-ready的微波解决方案实现原址提速、4G/5G共站部署;针对前传场景,华为发布了业界首款100G室外型波分,与RRU共站部署,节省光纤资源,实现热点区域深度覆盖。
第二,弹性承载,长期演进。针对未来流量迅速增长的需求,华为X-Haul实现了架构灵活可调、带宽按需扩展的特性,支持面向未来的持续演进。这是因为,X-Haul采用Segment Routing/EVPN/OSPF-TE实现弹性连接架构,满足5G业务海量连接的需求,一方面实现基站协同流量的就近转发,最大化协同增益,另一方面为无线与核心网建立按需实时的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接入层所采用的50GE接口,可基于FlexE平滑升级到100GE;汇聚层通过IP+光两层架构组网,华为发布业界首款单槽位2T移动承载平台,支持200GE/400GE接口,同时推出业界单纤最大容量超过20T的OTN设备,光层实现波长一跳直达,单波带宽可按需扩展至200G/400G。
第三,全局智能,敏捷运营。为有效支持未来5G业务拓展,华为X-Haul借助网络云化引擎(Network Cloud Engine)实现IP/光/微波等不同网络介质、跨不同网络层、跨不同网络域进行集中协同和编排及业务自动化配置,实现业务集中路由计算,使能端到端跨域业务分钟级发放和业务自主优化。华为X-Haul还引入Telemetry协议,结合大数据分析,实现网络可视可管,主动运维,网络自治。
第四,端到端分片,一网多用,最大化网络价值。而针对未来5G不同业务的服务质量保障,华为X-Haul采用FlexE(灵活以太)技术实现端到端网络分片,实现一网多用,最大化网络价值。
在具体的网络部署方面,华为认为运营商可以根据5G发展的不同阶段来进行规划部署。5G初期,网络分片实现业务隔离,业务以eMBB、专线等自营业务为主,网络分片可实现eMBB和专线的差异化承载;5G中期,网络分片端到端生命周期管理,实现运营商自营业务专线/eMBB/uRLLC/mMTC自营业务隔离承载与运维;5G成熟期,开放分片网络接口给第三方机构,通过网络云化引擎,拓展运营商商业版图。
推动5G承载标准统一,携全球运营商实践
当然,因为5G承载要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国内外运营商、设备商都提出的5G承载发展思路,都有一定差异。业界越早实现5G承载网的标准统一,就能越早实现5G商用。
目前,5G承载的国际标准化的进程正在加速。华为积极参与相关标准组织和产业组织活动,在IETF、BBF、ITU-T、OIF、IEEE、ETSI及其他产业联盟中推动5G承载的产业标准及生态建设,构建完善5G商业运营环境。
如在5G承载关键技术FlexE标准,华为是重要的推动者和参与者。华为公司从OIF FlexE立项开始就积极参与其中,并在各大组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016年5月在OIF率先提出FlexE IA 2.0需求,其提出的帧结构被OIF采纳;2017年7月在BBF、IETF上华为持续发声,牵引行业发展。
华为在标准领域之所以能走的比较靠前,是因为华为所承担的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我们希望,整个生态环境能够建好,蛋糕能够做大,让整个产业真正的百花齐放。”胡伟表示。
截至目前,华为已经与中国移动、德国电信、泰国TRUE、巴西TIM等20多家全球领先运营商开展5G相关领域的联合创新研究。如在MWC 2017上,华为与德国电信进行业界首次跨厂商端到端网络切片方面的联合创新的演示。
2017年1月,华为与中国移动集团共同承接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5G承载网创新项目–5G前传及回传接口的研发与验证》,联合中国移动研究院共同制定5G承载标准规范,推动产业标准形成。
在采访的最后,胡伟表示,面向未来,华为将与运营商、设备商、国际标准组织、产业联盟等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伙伴在标准领域紧密协作,加速标准统一,避免产业碎片化;同时加强与运营商联合创新,推动5G关键技术成熟,使能产业链,推动生态建设,构建完善5G商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