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展物联网观察:行业应用已先行,个人应用需跟进

作者:刁兴玲 舒文琼 责任编辑:耿鹏飞 2017.09.30 10:23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9月27-30日,“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火热召开,5G和物联网当之无愧地成为本次展会的最大热点。包括移动、联通、电信、中兴、华为、爱立信、诺基亚、高通等在内的各大厂商纷纷展示了其在5G和物联网方面的思考。尤其是各种智能路灯、地质监测、智能水务、智慧工厂、智能驾驶等展示,让观众对于物联网的未来有了感性的认知和体验。

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是,本次展馆内展示的物联网应用以行业应用为主,个人应用只是少数,而我们应该看到,未来的物联网应用将如同星辰大海般广阔,其中不仅包括面向各行各业的应用,更包括面向用户、与具体场景相结合的特色化应用,与目前的话音、数据业务不同的是,这些应用具有典型的“长尾特征”,虽然细分市场不大,但是总的体量不容小觑,并且它们的存在也让物联网应用更加个性、生动和贴近生活。
因此,正如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闻库司长所呼吁:目前规模发展的NB-IoT应用以抄表类为主,而NB-IoT具有长尾市场的特点,面向普通公众用户的各类个性化应用仍有待大力发展。

物联网展示精彩纷呈,各行业应用落地生花

5G展示的主要是技术方面的思考,而物联网的展示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智慧停车、智慧水务、智慧抄表、智慧照明等物联网应用已落地开花。

例如,中国移动从云、管、端方面全方位发力,展示了众多解决方案,其中智慧照明解决方案便是其中之一,该方案基于中国移动端到端蜂窝物联网解决方案,可实现从“芯片”到“OneNET”平台端到端的安全,智慧照明是基于路灯拓展的物联应用,未来将打造无处不在的路灯物联入口。中国联通积极打造全新的“物联网生态圈”,拉动物联网产业链发展,其中重点展示了物联网开放实验室,该实验室可以给相关的芯片、模组以及网络平台厂家提供整体的互联网化开发环境和资源,用于新产品、新业务的研发,并提供整体业务和系统的对接测试,例如已孵化了NB-IoT智慧水务解决方案。中国电信在物联网领域探索颇深,展台集中展示了在智慧电表、智慧热表、智慧水表、智能井盖、智能垃圾桶等细分行业的具体应用。

物联网应用也是各大厂商此次通信展的重点展示之一,其中华为展示了其开放的物联网解决方案,通过“1+2+1”的物联网战略积极推动物联网标准,联盟和生态的建设,构建开放的产业环境。中兴通讯已在智能水务、智慧城市、智慧家庭、共享单车等多领域进行了探索,展台展示了在共享单车等领域的物联应用方案。智慧工业、智能工厂也是业界的热点,爱立信展示了基于蜂窝物联网的智能工厂,诺基亚贝尔也展示了智慧工业的具体方案。

万亿级的物联网市场帷幕刚刚开启,未来的物联网应用也必将更加多彩多姿,目前业绩所能看到、所能想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更加广阔的业务形态和市场机遇仍有待产业界去探索。对此,闻库司长提出期望:“目前我们看到规模发展的NB-IoT应用主要还是一些抄表类应用,而NB-IoT具有长尾市场的特点,面向普通公众用户的各类个性化应用仍有待大力发展。”

NB-IoT成为物联网技术的“宠儿”

在技术选择方面,NB-IoT成为物联网的“宠儿”,各大厂商物联网应用展示主要基于NB-IoT技术,NB-IoT发展助力物联网全面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在“2017中国NB-IoT产业发展大会”上指出,经过多年的发展,物联网逐步在各行各业有了大量的应用落地,但是在发展过程当中也一直面临着降低成本、能耗以及提高网络连接效率的挑战,而NB-IoT的出现恰逢其时,以其广覆盖、大连接、低功耗和低成本的特点,满足了物联网发展过程当中提出的这些关键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基于NB-IoT的二次创新。

截至2017年7月,从基础设施角度看,全球物联网平台数量已上升到450家。从连接角度看,全球已有商用NB-IoT网络6个,试验网络55个,其中18个计划年内商用;eMTC商用2个,试验16个,7个计划商用。目前,业界人士对物联网的发展趋势普遍持乐观态度。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罗松认为,为保证行业有序发展,应重点关注同质化,同质化问题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平台的同质化,二是网络同质化。

2017年也是NB-IoT规模商用的元年,我国NB-IoT产业发展逐步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网络部署方面,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均已启动NB-IoT网络建设和业务推广,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广泛覆盖,一批省市已经正式开通商用网络,我国NB-IoT网络部署规模居全球前列。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