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业务的蓬勃发展对基础网络提出了更高的承载需求,运营商纷纷进行网络转型。在运营商转型过程中,城域网边缘虚拟化成为其核心难题。
近期,中兴通讯携手中国移动研究院率先提出创新的转控分离vBRAS方案,攻克了Novonet架构下城域网NFV化的难题。同时,双方共同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致力推动业内异厂家互联互通。今年5月,该创新方案获得2017年度GTB基础设施创新大奖。
11月23日,在广州举行的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兴通讯正式发布业界首个基于C/U转控分离架构的千万级用户接入vBRAS方案。通信世界记者借此机会独家采访到中兴通讯数据产品总工程师朱海东,请他介绍了中兴通讯vBRAS系统的详细情况。
“电信级”大体量应用场景需要千万级用户支撑能力
运营商的转型往往机遇与压力并存。以中国移动为例,宽带用户已超一亿,由于现网设备投资及维护、ARPU值下降等问题,转型势在必行。vBRAS的形态从三年前到现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各家都在思考应该基于什么样的架构进行概念验证。中国移动根据自身体量综合权衡后提出要转控分离,不仅要进行概念的验证,而是需要它把一个城市100万用户的流量都支撑起来,所以vBRAS不仅是把BRAS业务虚拟化,更要加上“电信级”的特征。就电信级而言,可靠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但并非全部,最重要的电信级特征其实是“体量”。以上海为例,目前宽带用户数约900万,而根据宽带发展联盟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浙江、江苏宽带业务的渗透率均已超过100%。综上看,在目前我国的大环境下,百万级、千万级用户的承载接入能力确实是需要的。
朱海东表示,vBRAS系统能实现千万级用户的支撑能力,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性能的提升:首先是英特尔X86的架构本身的性能提升,英特尔DPDK场景不断丰富;中兴通讯将单进程集中式架构变成多进程分布式架构,使其对一个业务能实现并行处理;中兴通讯采用分布式、云化的数据库,使查找数据的速度变快。正是基于这几方面的提升,中兴通讯使vBRAS系统的支撑能力由几十万提升至千万级。
千万级接入能力将成为必然趋势
根据ITU统计,全球共有9亿多固网宽带用户,其中中国有3.2亿,约占三分之一,美国的固网宽带用户则有1亿左右。所以从用户的体量来说,中国移动等国内运营商需要考虑千万级用户接入能力,势必要选择一条与西方运营商不同的发展思路。“对中兴通讯而言,我们把运营商作为最重要的客户,特别是国内运营商。所以我们在设计方案和产品的时候,也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过去一个城域网中需要几十台甚至上百台传统BRAS设备,现在大型的城域网或一线城市中,一套vBRAS就能搞定。”同时,朱海东还预测,千万级仅仅是一个开始,随着今后物联网智慧家庭的兴起,某些终端如安防视频监控等需要独占会话,单个家庭所消耗的会话数会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千万级就是必然的要求。
据记者了解,中兴通讯vBRAS系统实现了千万级用户接入能力,在中国移动完成了实验室测试后,中兴通讯已联合三大运营商在十多个省份进行了现网试点。本次采访朱海东也介绍了这些试点的运行情况。他表示“目前正在不同地市进行不同方面的验证,例如,在广东移动做的是一个控制面管两个不同地市的设备,即控制面跨地市的业务部署。其他还包括现网3A系统业务打通,将宽带、IPTV等业务放到vBRAS架构中验证其能否平滑过渡等。目前从总体来看,这套方案是适合国内运营商IP城域网的演进发展方向的。而且对网上现有的所有业务,都可以无缝支持,对顶层系统没有太大的改造。未来有可能会遇到一些工程上的问题,如云化后和整个云环境的对接,安全性的问题,这些还需要我们去不断完善。”
现网应用考验犹存
当记者问到vBRAS已完成实验室概念验证,正走向城域网迎接现网业务运营的考验,目前该技术在现网上的应用,包括接口是否标准、网络是否能平滑演进等方面,还有哪些问题是比较大的阻碍及如何解决时,朱海东表示 :“从接口的角度来讲,控制面和转发面分离是必然的。中间接口的标准化的过程已经开始了。尤其是在国内,三大运营商都在制定自己的标准,其中中国移动最快,企业标准已经出台。同时,我们也在推动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在客观的商业环境中,提供宽带控制服务的厂家也会有自己的标准。大标准的互通性没有技术上的障碍,随着下一代网络通用模型的逐渐成熟,各个厂家模型中80%~90%参数都是相同的,只有不到10%的参数是不同的,这一部分由运营商来定义,互通就可以实现。”中兴通讯认为,最终的国际标准一定是“去异存同”的。
此前中兴通讯与中国移动共同制定了基于转控分离架构的vBRAS技术CCSA行业标准,以及详细的设备技术规范和测试规范,在这个过程中中兴通讯和运营商有了非常深度的交流与合作。
在谈到与运营商合作的经验时,朱海东表示:“所有设备商对于网络的了解、用户的需求都不如运营商,所以在合作过程中,大的方向由运营商来把握。但在实现的过程中对于进度的把控,研发实践,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能做出什么,设备商则更有经验。国内的市场环境、技术环境、客户环境和国外完全不同,在标准化合作过程中,国内运营商和国内设备商由于没有语言文化障碍、合作起来相对更顺畅。同时,在标准化合作过程中,求同存异也是必不可少,开源和商业化的矛盾需要双方不断的磨合。中兴通讯认为,目前和运营商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是没有太大障碍的。”
目前全球70亿人口,宽带用户只有9亿。按宽带业务的人口渗透率来说,15%~20%是相对较合理的。即使以15%为例,也还有一亿多的市场空间,而且这类发展空间普遍存在于较为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中,这恰恰是中兴通讯的目标市场。中兴通讯希望能够用新的技术和方案来谋求在行业中更好的位置。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中兴通讯希望通过与中国移动合作的示范作用,能在国内乃至全球TOP20的宽带业务国家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