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5G创新应用 构建万物互联智能新世界

作者:孟月 责任编辑:甄清岚 2018.08.24 22:34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8月24日,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第二天,在主题论坛之一“5G与未来网络高端论坛”上,中国联通集团网络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涌作了以《5G创新应用——赋能万物互联的引擎》为主题的演讲。

张涌重点介绍了中国联通在赋能行业创新方面已经开展的工作。相比4G,5G业务场扩展至三大场景(eMBB、uRLLC、mMTC),业务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新需求随之带来端到端技术新变革“5G的大带宽、低时延、广联接的特性孵化出更多的创新业务,而5G灵活、高效、融合、开放的特性使得创新业务在交通、工业等各个行业快速融合,使得垂直行业的应用更加多样化,孕育新兴信息产品和服务,创新5G行业应用,重塑产业发展模式。” 张涌如此表示。

5G催生行业新动能

5G产业催生行业新动能,张涌从5个应用方面做了详细介绍。

5G助力AR/VR业务发展。5G网络超过100Mbit/s的体验速率和10Gbit/s以上的峰值速率,让移动VR/AR走进现实。目前VR/AR的应用由于受限制,都带着一根线,5G可以让这一根线消失,使用户实时互动体验更好。

1535182739785053976.png

5G助力自动驾驶。5G通信技术充分考虑汽车、交通等行业的需求,5G各项技术特性可适用于自动驾驶、辅助驾驶以及智慧交通等各种场景,而车联网也有可能成为5G首发的大规模应用。车联网应用场主要包括交通安全、交通效率和信息服务三大类。5G网络的低时延、高可靠特性可以为车联网提供对网络要求更高、更丰富的服务,比如自动驾驶、编队驾驶、车载AR/VR和协同智能交通等。“实际生产场景中使用自动驾驶还会有些时间,但目前基于5G低时延特性,可以实现远程操控的驾驶技术,这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应用。这次在中国联通展台,我们也展出了这样的一个场景演示,可以远程操控一辆在北京房山的车辆在园区里进行无人车辆运行,这样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张涌向与会嘉宾介绍到。

5G推动无人机管控、应用。依托5G蜂窝网络可以实现对无人机的低空覆盖,非视距控制,同时基于边缘计算将无人机拍摄的视频可以进行存储和分发。无人机将在运输物流、航拍娱乐、农业植保、安防监控、设备巡检、消防救援、地图测绘、应急通信等各个场景拓展应用。据介绍,目前中国联通已经在云南开展了基于4G网络无人设备巡检的试验,通过无人机可以对位于山区的高压电力线路进行巡检,巡检效率原超于人工巡检效率。

图片.png

5G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随着工业互联网的转型,IP往OT领域的渗透,全连接、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是5G切入的场景。5G典型技术网络切片将使工业定制化保障得到解决,边缘云实现本地存储与实施控制决策,低时延保障控制安全,室内定位满足物流需求,大带宽将助力视频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高清摄象头和AI,使工厂生产质量得到良好控制。

5G推进智慧医疗。5G的高带宽可以充分支持多路高清视频和医疗的AR/VR的使用,5G低时延能够良好的支持远程触觉传递与控制信号,5G的大连接可以在医院内外实现大量医疗设备联网,5G的业务保证包括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MEC等技术,能够保障医疗相关业务独立和隔离,提高业务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能力。对于医疗行业来说,5G可以帮助医疗行业和医疗设备实现无限化、远程化和智能化。中国联通和华为联合展示了远程医疗案例,基于无线网络的传输,医生可以在远程实时对病人的检查,甚至一些手术的操作。

5G创新之路

5G发展浪潮已经来袭,并在全球引起高度重视,同时5G的发展也给通信行业带来发展机遇。以5G为契机,通信业积极拓展新的商业模式与消费市场,培育创新服务和产品。中国联通也为5G创新专门成立相应机构——5G创新中心,是中国联通5G创新孵化的前沿阵地。5G创新中心立足于中国联通网络创新技术研究院,针对垂直行业创新及重点合作,在5G创新中心内设立15个分中心。初期主要聚焦十大重点行业,比如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体育、新媒体、智慧能源、公共安全、泛在低空,中国联通重点的合作伙伴是混改的合作伙伴,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和华为。张涌表示,为了更好的实现5G创新应用,更加贴近行业重点客户,协同省分公司优质资源以及高端人才资源,创新中心将在除北京外设立7个办公区域,包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厦门和成都。

“在5G创新方面,中国联通就实现推进5G行业创新应有的整体化研究,打通5G业务创新的端到端壁垒,通过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实现5G行业产品的研发和孵化。我们从合作拓展开始,推动各个行业的示范,孵化产品,最终形成中国联通和合作伙伴共同的产品。我们也非常高兴和非常希望下一步能够和重庆一起面向5G的发展,面向5G的行业发展,共同推动中国的5G尽快到来。”张涌最后说。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