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网络云化面临两大难点 容器技术或成突破口

作者: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研究院 章金芳 责任编辑:甄清岚 2019.08.02 08:34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2019年6月6日,中国正式发布了5G牌照,5G产业迎来重大利好。和4G相比,5G最大的不同是除了给公众用户带来高速率的体验之外,5G还将赋予垂直行业更深层次的能量,全面提升传统垂直行业的运营效率和智能化决策水平,如车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多场景。

如此具有颠覆性的5G泛在网络世界,对于运营商而言充满了挑战。运营商虽然坐拥亿万级的万物互联市场,但依然面临两大困境。

首先,运营商构建的IT基础设施需要从虚拟化向云化延伸,应用层对于IT云化中的弹性扩展、轻量化部署、弹性伸缩等一系列指标,都提出了全新的需求和挑战。

其次,5G的高带宽、低延时以及海量连接能力,将构建一个充满差异化的业务场景,运营商如何保障新业务上线时间,如何降低网络运维成本,如何实现电信网络敏捷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痛点”,基于容器的微服务架构成为了5G核心网的未来演进方向。

IT基础设施如何适配“5G云化”

目前,5G核心网的云化是运营商从IT视角思考自身基础设施的开始,国内外运营商普遍推行IT行业云原生、微服务架构,实现自身网络功能重构。由此,容器技术作为未来运营商基础设施发展方向,逐渐被运营商熟悉和采用。微服务架构的软件设计能够很好地解决互联网业务需求快、访问量大以及动态调整等需求,也可以缓解IT维护成本高、交付周期长以及扩展性差等矛盾。

在通信领域,因为电信标准的网络架构对网络功能、协议接口、系统稳定都有明确规范,限制了网络的灵活性和可迭代性,运营商需要通过微服务架构来解耦原本的单体网元架构,将紧耦合的单体结构拆分为松耦合的多个微服务,这些微服务可以独立部署、升级和扩展,有利于实现业务快速迭代和创新。

其中,容器技术作为微服务架构中的典型实践应用,被电信运营商普遍看好,运营商希望借由容器技术搭建NFV云化平台,实现5G核心网按需调用以及灵活可编排的业务能力。

电信领域容器应用的三大场景

未来,容器技术有望成为运营商新型应用平台的核心主力。但如何应用好容器技术,运营商还在摸索中。

国内运营商都在积极探讨将容器技术应用于电信网络的可行性方案,同时容器相关技术在应用转型的作用与价值,主流技术的选型和实践以及容器技术云架构的未来演进路径等规划也逐渐提上日程。

众所周知,相比于传统的虚拟化技术,容器技术具备的更加轻量级、自包含和无状态应用的特点,更符合以微服务架构设计的分布式系统。容器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开源,尤其在电信领域的发展,容器技术更离不开开源社区、行业标准组织以及产业上下游的共同协作。

目前,容器技术的开源社区发展已相对完善和成熟,其商业化产品也都基于开源产品来设计和开发,在容器运行时和容器编排等核心技术组件上标准化程度较高,有利于运营商基于开源或商业产品来打造自己的解决方案,选型自由度高。

当前电信运营商对于容器技术主要存在三大应用场景,分别是基础容器平台类、以容器技术为核心的应用服务平台类、新的应用架构与流程类。电信领域基本完成了IaaS平台建设,包括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多云集中管理等内容。

业界现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完善IaaS平台之上的各种服务,提升运维能力,更好地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特别是新业务的快速上线。需要注意的是,应用的微服务架构,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以及IoT和物联网对未来业务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考虑在现有云平台上引入这些新技术。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