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乘风破浪”:分手英特尔,拥抱自研芯片!

作者:申晴 责任编辑:王禹蓉 2020.06.23 17:47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北京时间6月23日凌晨,一年一度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盛大举行,与以往不同的是除了发布形式由线下改为线上外,苹果还带来布iOS、iPadOS、watchOS、tvOS以及macOS几大软件系统更新。当然,最值得关注的干货则是唯一与终端硬件相关的一项重大变革——苹果宣布:未来Mac电脑将使用苹果自研芯片!

与英特尔“分手”,自研芯片年底上市

苹果将在全新Mac产品中全面引入自研ARM架构芯片这一重大决定也为行业带来了不小颤动,这意味着苹果Mac电脑将抛弃英特尔,转而采用基于ARM架构的自研芯片。这无疑将是苹果MAC电脑在使用英特尔芯片15年后逐渐与其“分手”的重要一步,也是苹果公司在自研电脑芯片领域的重要里程碑。“Mac向前又迈进了一大步,我们正在迎来Mac自己的苹果芯片的日子”苹果CEO库克称这是 “Mac历史性的一天”。有行业分析称,这或许会改变英特尔在电脑芯片领域的垄断地位。

据了解,苹果Mac产品可追溯的重大变革当属四个阶段:从最初的架构转向PowerPC芯片,后来转换到MacOSX操作系统,再迁移到英特尔芯片,再到这次宣布将转换到苹果自研ARM芯片的全新阶段。

微信图片_20200623162312.jpg

苹果与英特尔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2005年,苹果从PowerPC架构转向英特尔x86架构处理器,并且一直沿用至今,与英特尔一起经历了长达15年的深度合作,与大部分PC厂商一样几乎每一代Mac电脑都会搭载来自英特尔的芯片。

牵手15年,苹果为何要在此时宣布和英特尔分道扬镳呢?据行业人士分析:首先是与众多国产手机厂商开始自研芯片一样,苹果也开始重视到这一点,拥有了自研芯片产品的节奏和核心专利将由自驾掌控,更多的自主权将回归到自己手中;其次除了软件,硬件方面也将复刻iphone生态到Mac上,这样将形成自主可控的闭环生态;最后则是基于ARM芯片架构本身的低功耗等优势将为苹果在5G到来时拥有更多竞争筹码。

微信图片_202006231635271.png

据悉,苹果Mac与英特尔的这次分手并非立即老死不相往来,而是给了双方一定时间的过渡期。“苹果Mac未来将会使用自研ARM架构芯片,首款采用苹果芯片的Mac将于今年年底上市。”但库克强调:苹果不会立即放弃所有英特尔处理器,搭载英特尔芯片的Mac芯片同样在开发中,从英特尔芯片到苹果自研芯片的过渡期预计为两年。

透露两大发展趋势:自研之路、PC手机化

从苹果开发者大会看如今的全球智能终端市场,我们不难发现,两大趋势正在逐步走向明朗。

首先,则是在现在的智能手机或PC中,售价方面低至千元高则近万元,决定价格的阶梯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就是它所搭载的芯片了,可以说是终端的“心脏”。在目前的芯片中,最常见的就是高通公司的骁龙系列芯片以及英特尔的新品,被绝大多数终端所采用。

而智能终端厂商一方面要改变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拿出品质更高的产品,另一方面还要抢占海外市场份额。想要冲出国内市场,在全球智能终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最重要的是提升手机的性能。而芯片研发对来说一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难关。大多数终端厂商均采用的是高通的芯片。像联发科、紫光展锐等国内的芯片研发企业的产品还只在部分中低端产品上使用。

国内外终端厂商均面临自研芯片的技术壁垒越发牵制其发展的窘境。当然,面对自研之路,也有很多企业开始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华为自不必说,麒麟芯片起步较早,麒麟芯片的性能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小米也在前几年就开始了自研芯片之路,成立了松果半导体,研发了澎湃 S1 芯片,2019 年 OPPO 也对外公布了自研芯片的计划,并表示会投入百亿资金搞研发。vivo 却选择的不同的方式,与三星合作搞起了研发,借助三星的技术力量首先挤入这个赛道。去年 vivo 和三星还联合发布了首款 5G 芯片 Exynos 980。

如今,华为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收到了一系列限制,严重影响了产品研发和企业合作。虽然 OPPO 和 vivo 并不在实体清单之列,但也足够给他们敲响警钟,一味的依靠别人的技术,在非常时刻只会迎来更被动的局面。除了自研芯片,厂商们没有别的路可选。

另外,一个明显的趋势则是PC的手机化。具体来看随着平台成长,它的好处也显而易见,更高的产品设计自由度,更佳的功耗比,甚至彻底抛弃风扇,时刻保持连接性,深度学习能力等等。我们已经开始在手机上享受到的巨大优势,正在迁移到电脑上。

微信图片_20200623164358_副本.png

也许在未来,当你在工作之外,你不再独宠手机,手机与电脑你会雨露均沾,那时你要感谢下这个个人电脑向手机学习的时代。而手机也将随着5G时代的到来变身你的“贴身小秘书”和“智能管家”,越来越聚合的功能将在移动终端上得到实现。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