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引领 技术先行 中国联通在R16标准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范卉青 责任编辑:王禹蓉 2020.07.13 17:11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5G发展,标准先行。北京时间7月3日晚,国际标准组织3GPP宣布R16标准冻结。虽是“意料之中”的消息,但整个通信行业仍为之振奋。记者了解到,这是5G的第一个演进版本,也是3GPP史上第一个通过非面对面会议审议完成的技术标准。5G R16标准的冻结不仅是5G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还将对全球范围内的5G快速发展大有裨益。姗姗来迟的R16标准为何引得业界瞩目?R16标准冻结意味着什么,又将如何助推5G进一步“加速跑”?包括中国联通在内的中国军团做出了哪些努力?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采访了中国联通相关专家,借助行业专家的视角,深入了解此次R16标准冻结背后的意义。

R16标准冻结将进一步增强 5G网络性能和竞争力

国际标准组织3GPP自2001年冻结R4版本的3G标准后,持续以R+数字编号的方式发布新版本标准。记者了解到,由3GPP制定的5G标准系列是根据版本演进的,目前规划了3个版本,即R15、R16和R17。此次R16标准的冻结将给5G和业界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对此,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无线技术研究部副主任李福昌向记者表示:“R16标准的冻结,进一步增强了5G网络性能和竞争力,将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业务体验,从网络运营的角度提升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支持更广泛的垂直行业应用,拓展5G的生态范围。”

中国联通研究院技术委员会主任严斌峰认为,在URLLC增强、工业互联网项目方面,R16标准的5G新技术能支持1微秒的同步精度,0.5~1毫秒的超低空口时延,以及99.9999%的超高可靠性,为5G远程医疗、工业自动化控制、远程教育等场景提供了无限可能;R16标准在5G车联网V2X增强项目中,完成了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的直连通信,通过引入组播、优化感知、调度、重传等技术,全面赋能V2X车辆编队、自动驾驶、远程驾驶、外延传感器等应用;R16标准在网络切片能力增强项目中,进一步完善了切片鉴权、计费及自动化编排管理的能力,让运营商能够在统一的基础设施上分离出多个虚拟的端到端网络,从而适配丰富的行业应用需求;除此之外,还有5G卫星接入(非陆地移动网络通信)、5G定位等项目,R16标准为垂直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5G R16标准的冻结,无疑将极大地推动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支撑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将助力运营商向数字化、云化、智能化的服务架构转型。”严斌峰如是说。

5G最基础、最核心的标准已完成

按照通信系统10年一代的规律,并参考LTE从R8到R15历经了8个版本,5G从R15到R16经历了2个版本和4年的这一时间跨度,李福昌认为,目前5G标准整体完成度约为30%。与此同时,李福昌强调:“目前已经完成的标准,为5G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具备eMBB服务能力和大部分垂直行业应用能力,为未来5G大规模部署奠定了基础。”尚未完成的标准工作主要包括基于5G空口的物联网、进一步提升5G运营效率的5G智能化增强、面向垂直行业的进一步功能增强。尚未完成的主要原因是,5G标准每个版本的时间有限,在发展初期,垂直行业对5G的需求尚不明确。此外,基于5G空口的物联网需要区别于NB-IoT/eMTC的商用市场和服务对象,避免重复投资。李福昌建议,可以通过设计目标速率、移动性支持等维度,更清晰地定义基于5G空口的物联网。

疫情一定程度上影响5G标准进程 

5G网络部署将如期进行

3GPP在今年3月份已经宣布了R17版本将会延期三个月,即5G R17的核心规范将在2021年9月冻结。在严斌峰看来,新冠肺炎疫情无疑会对全球5G的标准进程带来影响。首先,每年4次的3GPP固定会议在今年上半年均改成了线上的电子会议,通过邮件讨论完成标准的审核、修订和发布;会议周期也从每次一周的面对面会议,调整为每次2周甚至3周的电子会议。众多国际标准代表不仅需要克服时差的影响,通过频繁的电话会议和邮件讨论交流技术问题,同时还要保证5G标准的严谨和准确性不受影响,其复杂程度可见一斑。记者了解到,目前3GPP每个标准子组已经至少举办了2次大规模电子会议,在聚焦技术议题重点、提高会议效率,线上会议流程管理方面,均做了巨大的优化和改善,从而尽量保证5G标准能够按期发布。

针对业界普遍关注的R16冻结时间的推迟是否也将使得R17冻结时间顺延这一问题,李福昌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R16冻结时间的推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R17冻结时间,但对全球5G商用部署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目前来看只是推迟了1个季度,而全球5G商用网络尚在部署初期,垂直行业的需求还在萌芽期,网络运营、优化还需要积累,向垂直行业拓展业务需要催化需求,这些都需要时间,因此标准冻结的推迟对产业化和商用部署的影响非常有限。”

与此同时,我国非常重视加强5G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3月,工信部发布《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出加快5G网络建设进度,加速5G应用模组研发等倡议;2020年5月,政府工作报告中将5G纳入“新基建”范畴,为加速5G发展、提振通信产业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大运营商也纷纷表态,将如期完成今年的5G基站建设目标。

积极参与、持续创新

中国联通牵头多项标准工作

据悉,中国联通作为3GPP 5G技术标准的积极参与者,始终坚持着标准引领、技术先行的理念,不仅开展了大量5G网络、终端等国际标准的创新工作,还担任诸多重要项目的报告人职位。

在5G R16标准工作中,中国联通提交技术提案1000余篇,主导完成6项技术标准制定,包括NR 2.1GHz大带宽、从5G到3G的语音业务连续性、FDD-TDD双连接高功率终端、4G和5G基站一致性架构演进等。其中,NR 2.1GHz大带宽引领5G共建共享全球产业链发展;FDD-TDD双连接高功率终端弥补了5G的上行覆盖短板,首次完成涉及FDD频段的高功率终端。

目前,由中国联通牵头的NR 2.1GHz频段50MHz带宽的项目已经成功结项,这个首次在FDD频段上拥有连续50MHz大带宽的项目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5G共建共享领域合作进一步深化的体现,将推动全球5G网络及终端设备支持FDD大带宽的产业快速发展,并为中国的5G用户提供更优的5G服务体验;由中国联通牵头的NSA FDD+TDD高功率终端标准也即将结项,此项目将有效提升3.5GHz网络的上行覆盖能力,为用户带来更好的边缘服务体验。在终端一致性测试标准方面,中国联通牵头了SA架构下射频一致性的终端标准,进一步推动了5G SA终端产业的成熟。此外,中国联通在R17标准版本中也牵头了4G/5G一体化架构演进项目,这对5G无线网络的架构创新有着重要意义。

从通信标准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力量在通信标准中的话语权不断扩大。严斌峰介绍,目前中国在5G标准上提交3GPP的国际文稿已占全球总量的35%,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5G标准必要专利(SEP)均进入全球前10名,我国的SEP数量占全球33%。与此同时,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关键职位显著增加,这些都意味着中国对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化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联通表示,5G R17研究课题已于2019年12月确定,接下来中国联通将继续在标准具体讨论中承担重要角色,推动5G共建共享全球产业链发展,持续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标准已定,商用加速。相信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携手努力下,我国5G发展将提档加速,为千行百业持续赋能。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