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与信通院合建全球首套5G毫米波OTA端到端性能测试平台

责任编辑:田小梦 2020.10.29 07:13 来源:5G推进组

为满足5G毫米波测试需求,北京邮电大学和中国信通院紧密合作、共同开发建设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5G毫米波OTA端到端性能测试平台。该平台历时近一年时间,完成了理论研究、仿真验证、系统设计、硬件搭建、测试集开发和端到端及可靠性验证等多项工作,在IMT-2020(5G)推进组组织下,在5G增强技术研发试验中,完成了华为、中兴、爱立信等5G毫米波基站OTA性能测试,以及海思、高通、vivo、一加等公司的5G毫米波芯片和终端的OTA性能测试。这是全球范围内首次多厂商5G毫米波OTA端到端性能测试,填补了全球产业5G毫米波OTA性能测试的空白,基本解决了5G毫米波发展中OTA测试的短板和“卡脖子”问题,为推动5G毫米波产业发展和提升毫米波产品性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围绕5G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等国家重大科技领域,北京邮电大学和中国信通院于2019年3月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北京邮电大学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国际一流学科,科研实力深厚;中国信通院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电信研究机构,拥有信息通信行业的技术领导力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双方强强联合,达成了共建5G OTA测试平台的合作意向。北京邮电大学团队充分发挥在信号处理和信道OTA建模方面的研究积累,重点研究5G毫米波OTA测试原理;中国信通院团队负责全系统的方案设计论证和开发集成实现,负责测试规范研制和端到端及可靠性验证等工作;双方紧密协作,高效率、超水平地完成全部项目合作目标,成为教研合作和成果转化的典范。

5G引入了大规模MIMO和毫米波等新技术,传统的面向4G系统性能和射频性能的测试技术无法支撑5G的测试需求。一是大规模MIMO基站端口数量众多,如果全部采用线缆连接的方式,将造成测试效率低下且成本昂贵;二是毫米波频段射频连接口的衰减十分严重,毫米波基站和终端设备取消了射频连线接口。造成传统的基于射频连线的传导测试方法失效。为了推动5G基站、终端、芯片的技术研究和设备研发,基于OTA方式的全新系统测试方法,成为业界公认的5G毫米波唯一可行的测试方案,因此急需研究毫米波系统的测试理论、实现方案和关键技术,构建毫米波测试系统,而之前3GPP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尚未提出5G毫米波OTA的标准测试方法,全球各大厂商尚未形成毫米波OTA测试的成熟方案。

北京邮电大学团队在研究毫米波OTA测试技术中发现:主要难点一是探头位置选择和权重优化,在充分考虑毫米波波束赋形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复现目标信道空间谱为目标的OTA信道重构准则,提高了毫米波波束赋形技术特征下的信道复现精度;二是5G毫米波链路的基站和终端因均缺乏射频物理接口必须采用OTA方式,提出了基于双暗室的OTA信道重构模型,并在平台建设中得以成功应用,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上述成果由北京邮电大学和中国信通院共同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和《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等相关领域的权威期刊,上述核心算法对5G毫米波OTA测试平台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建设,5G毫米波OTA端到端性能测试平台于2020年初在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建成,投入的平台建设费用超过3000万元。平台具备毫米波全波段暗室、三维可重构探头墙、高精度转台等完善的实验环境,联接5G核心网和基站设备,采用高端信道模拟器等先进仪表,全面支持5G毫米波主流频段,支持3GPP全部毫米波信道衰落模型,支持5G基站、终端、芯片等多种形态设备的射频和性能的综合测试。

今后,北京邮电大学和中国信通院将联合相关单位进一步开展高水平的产、学、研、用合作,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于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重大需求,为5G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助力国家5G新基建顺利实现。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