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为适应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南方电网公司提出了智能电网运营商、能源生态系统服务商转型的战略目标,并且把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电网建设作为公司战略目标。”近日,在“2020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刘启宏分享了南方电网在5G+数字电网方面的探索、实践。
向智能电网运营商、能源生态系统服务商转型
南方电网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产物,国家电力公司一分为七,成立了2个电网公司即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与周边的国家以及和港澳电网相连,供电面积100万平方千米,服务人口2.54亿。
电力是属于二次能源,要建设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电力系统,就要实现友好的发电,灵活可靠的配电,多样互动的用电,使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相互贯通,这是电力系统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电网公司需要连接各方,在电力系统转型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平台作用。为适应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南方电网公司提出了智能电网运营商、能源生态系统服务商转型的战略目标,并且把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电网建设作为公司战略目标。
通信是数字电网建设的基础,电力系统由于自身运行管控方面的需求,主电网的通信主要通过已经建立的覆盖35kV以上的光纤通信网。与此同时,由于点多面广和投资方面的一些限制,配网配用电主要使用公共通信网络。但是由于现有移动网络技术方面的限制,只是满足了一些基本的需求,比如目前依靠4G网络已经实现了电表的自动抄收。但是数字电网的建设和对供电的需求提高,配电网智能控制的需求就非常强烈,所以现在移动网络显然满足不了要求。5G网络的特点是大带宽、广连接、低时延,非常适合解决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
切片技术为电力行业提供无线专网,能够满足电力系统安全可靠性以及灵活性方面的需求。南方电网在2018年依托国家发改委重大项目,联合中国移动等单位就开展了探索,包括5G国际标准的制定、5G网络切片功能的验证、5G切片管理平台运营等工作,取得了多项成果,创造了8个行业第一,并且在工信部“绽放杯”比赛中连续两年获得了一等奖,得到了业界的充分肯定。
梳理5G智能电网主要场景
电力系统的流程并不复杂,从电厂发电,经过主电网大容量高电压输送到用电中心,然后分配到千家万户。刘启宏表示,南方电网按照这些环节梳理出了53种电网典型业务场景。下面按照输电、配电、用电这几大类的典型业务领域简单的介绍一些应用场景和实践的情况。
在输电领域,输电网覆盖面积大,既有城市的地下电缆,又有高压线路,输电领域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它是漫山遍野的,监测故障非常困难,以前主要靠人力,工作效率非常低。比如全网有超过30万公里的线路,铁塔数有11万以上,南方电网多年来一直尝试如何用高新技术解决长期运维的问题。与此同时,例如用红外线等方式实现无人机探测,也需要用通信手段将数据传送回来,如果能实现无线高速传输也可大幅度提高传输效率。5G的出现能够使这些数据及时传回来,再通过边缘云进行判断,能够大幅度提高问题判断的准确性,大幅度提高运维效率。
在变电领域,人们比较常见的变电站需要其具备在线监测的功能,5G能够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实现设备运维状态的准确判断。
在配电领域,这方面目前存在短板。南方电网共有30万个电房,这些电房感知能力和控制水平相对比较低,这主要受制于通信手段。特别是在控制方面,难以实现实时控制。南方电网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通过5G应用可以实现插动保护,可以更精准地把故障限制到特定位置。5G还可以实现秒级时延,这将带来革命性的发展。以前必须通过光纤,但现在采用无线技术就可以极小地控制故障范围,并且快速恢复对用户的供电,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供电可靠性。
在用电方面,南方电网有超过9000万用户,需要进行抄表工作。今后的发展需要分布式能源接入具有互动能力,这是4G满足不了的,而5G就可以实现,为用户创造价值打开了一扇门。南方电网在深圳做了一些应用,并且确确实实大幅度提高了生产和运营效率。
未来建设大规模示范区
南方电网还计划将和中国移动一起在南沙打造5G+数字电网示范区,完成50类业务集中的应用、检验和示范。经过这两三年探索,刘启宏认为5G在数字电网的应用方面潜力巨大,通过跨行业合作,创新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深度的融合创新需要凝聚各方的合力。特别是在5G+数字电网的标志性、革命性应用场景方面,还需要挖掘、培育和拓展。希望各方共同努力推动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化的应用,共同培育5G+数字生态繁荣。
未来,南方电网公司还将携手各方围绕5G在数字电网领域的新架构、新模式、新应用,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资源优势,共同探索解决方案,推动5G技术与电网业务深度融合,打造5G+数字电网垂直行业应用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