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5G新基建为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5G+创新应用,提供均衡化、个性化、智能化、终身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同时,5G与各类信息技术的融合,最终打造了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新型环境,提供了5G智慧教育新基建的底座。在近日举办的ICT中国·智慧教育高峰论坛上,中国移动政企事业部教育行业拓展部副总经理李颖分享了中国移动关于5G+智慧教育新基建的相关成果。
中国移动在教育行业深耕多年,希望利用5G赋能教育来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泛在化、智能化教育方式,建设新设施、新应用、新生态。
打造教育基础新设施,重塑人才培养模式
智慧教育建设正在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中国移动积极推动我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我国校园宽带接入率只有90%,2020年年底实现了百分百通网到校,过百兆的学校已经达到99.92%。
在新基建时代,中国移动对5G与现有的教育专网的融合推动提出了“四更”要求:一是网络更融合,打造一张三级云服务体系,依托5G赋能、快速可控的教育专网实现从固网到Wi-Fi,到无线网络整体融合;二是信息更安全,依托端到端的高安全防护,实现整体信息更安全;三是资源更汇聚,依托三级云服务体系,实现资源的动态配置及有效配置;四是治理更精细,依托搜集的海量数据并整体分析,快速实时精确地推送分析结果。
基于云网一体的基础设施新环境,中国移动助力建设全国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共治共享协同服务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体系。
例如中国移动建设了北京大学双域专网项目,目前高校存在大量科研数据,安全要求比较高,多网络切换操作繁琐,但是校内Wi-Fi的覆盖不连续,不便捷。中国移动专网就成功实现了个人用户不换卡、不换号,依托5G终端实时、便捷地访问内外网,保证了访问的安全性,也提升了整体的体验和便捷性。
在中小学领域的中国移动打造了成都天府七中项目,实现5G与城域网的融合打通,实现了固网和云网的融合,在保证数据安全性的同时,能够真正实现数据流动,考勤、监控、打卡也接入到网络中,实现海量数据实时分析,最终整体提升校园治理效率。
在新设施的基础上,中国移动通过新应用来重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5G和ICT技术的融合,满足双减政策的需求,中国移动打造了5G双减监管平台,依托这个平台实现教学机构的监控与流动监管,打造智慧家校平台,真正实现实时可学的全学习场景。
全面推动教育新基建向纵深落地
中国移动作为5G网络建设的主导者,5G融入百业的推动者,5G服务大众的先行者,全面实施5G+计划,已建成全国领先的5G网络,在全国340个商用城市建立了50多万个5G基站,目前5G用户超过了3亿。全国建设了200个高质量的样板房,落地了1100多个专网项目,在18个细分行业打造了4000多个5G龙头示范项目,推动了整体5G应用从点状向整体渗透发展。
在教育领域,中国移动提出了“四共”计划,包括与产业各方共同攻关、共创价值、共有成果、共享收益。具体为共建一批示范,打造两部委试点示范项目标杆;共研一套标准,推动5G+双千兆、5G+智慧教育一系列标准建设;共研一套方案,打造更多应用加速产业发展;共拓一个市场,与产业开展全方位合作。中国移动希望能与各方合作伙伴一道,共同为老师和学生提供更便捷、更丰富的教育信息化服务,推动教育新基建向纵深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