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5G专网PLUS规模复制,迈入商业正循环

责任编辑:王禹蓉 2022.07.23 19:52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华为于2022年7月18日-7月21日举办“Win-Win 华为创新周”系列活动,并在21日邀请国内外伙伴共同举办“5G MEC产业峰会”。中国联通政企客户事业群5G行业总监陈丹博士在峰会上发表了《中国联通5G专网PLUS规模复制,迈入商业正循环》的主旨演讲,分享了中国联通在5G 2B产业的成功经验。

1658577228603051469.png

推动数字技术融合创新,5G专网赋能千行百业

作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国家队、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主力军、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排头兵,中国联通以“大联接、大计算、大数据、大应用、大安全”战略业务布局为顶层指引,深入开展实施《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2-2025年)》,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感知最好、技术最先进、效能最优的5G SA共享网络,开通5G基站86万个,实现了城区、县城及重点乡镇5G连续覆盖,5G MEC边缘节点已达到500余个。目前,中国联通已打造500+个5G灯塔项目,2000+个5G行业虚拟专网项目,8000+个5G商业化行业项目,覆盖钢铁、采矿、电力、教育、文旅、医疗等25多个细分行业,加速推进了5G应用从“样板间”向“商品房”转变。中国联通创新打造的5GC toB集中一朵云、分布一张网的立体网络架构,可实现集约化、互联网化的运营,正是这一架构为联通5G专网PLUS打造了网络部署快、业务开通快、网络更安全可靠等差异化竞争优势,也是实现5G应用一地高质量创新,全国高效率推广,打通商业正循环的关键。

一地高质量创新,打通技术断点

2021年12月,中国联通对外发布了5G行业专网产品体系2.0暨5G专网PLUS,具有网络定制化、云边协同化、终端智能化、运营集约化、安全体系化和服务一体化的特点,实现了网络跨越、行业跨越和服务跨越。中国联通5G专网PLUS持续演进,通过高质量创新,实现了5G专网从园区到现场、从局域到广域、从联接到计算的转变。在2022年巴展上中国联通迭代发布了5G专网PLUS系列成果之边缘互联专网、园区高稳专网和切片保障专网产品,推动5G专网深入到企业核心生产环节。在2022年517电信日继续重磅推出面向广域场景、多园区场景的新需求,隆重发布随行专网产品和多园区专网产品。5G随行专网产品充分发挥联通敏捷创新和全程全网等差异化优势,不换卡不换号免VPN登录企业内网,服务校园、政务、文旅和医疗等行业,安全访问内网和互联网的需求。针对大型企业集团跨地市多园区统一管理的需求,5G多园区专网产品统一规划、统一运维,降低企业建网成本,提升网络部署效率,帮助多园区企业快速实现5G应用的落地,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全国高效率推广,打通商用断点

中国联通坚持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深耕重点垂直行业,成立9大行业军团,通过行业应用场景化、场景方案基线化、方案配置模板化,专网开通自动化实现5G应用一地创新,全国复制,通过规模经济实现商业正循环。

中国联通秉承“一点接入、服务全国”的集约化运营理念,通过全面升级5G应用商城和5G专网运营平台,打通了全国无线网、承载网、核心网端到端自动编排和B/O域贯通流程,实现了全程全网一键部署、天级开通业务的能力,支持规模化交付。北京冬奥期间实现多省5G专网切片全自动开通,大大提升部署效率,为智慧冬奥的精彩时刻“切出”一条条专属的5G信息高速路,充分保障了本届冬奥会的“速度与激情”。

此外,中国联通还构建了“创新孵化-商用入网-规模复制”的5G专网运营流程体系,依托集团级创新中心,对接全国园区创新需求,助力企业全国先行先试ToB网络新能力和新场景应用,使能业务快速升级,形成更多基线化的专网方案,加快规模推广。

行业专网质变量变双飞跃,打造商业正循环

在“十四五”蓝图和技术新趋势双轮驱动下,5G已成为构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力量,为数字化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中国联通积极推进5G专网PLUS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5GC一朵云一地高质量创新、全国高效率推广的优势,围绕行业细分场景深入创新,从局域到广域,从园区到现场,从联接到计算,持续发布专网PLUS系列创新成果。依托全国统一5G专网运营平台一点订购,一键开通,一站维护的基础能力,通过四化的交付方式实现专网规模放量,从而实现行业专网质变量变双飞跃,打造商业正循环。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