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VI付文强:持续优化端到端测试,助推RedCap商用加速实现

作者:朱文凤 责任编辑:朱文凤 2023.08.25 19:11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拥抱5G RedCap新机遇,共赢物联网产业新未来,在这张5G新蓝图中,VIAVI TM500 RedCap端到端测试方案正全力助推RedCap发展,加速产业商用进程。8月24日,在通信世界全媒体主办的5G RedCap技术与物联网应用创新研讨会上,VIAVI公司大中华区无线事业部产品专家付文强讲述了VIAVI在RedCap时代的5G测试新解。

微信图片_20230824165541.jpg

全周期护航VIAVI测试方案加速RedCap商用进程

“早在R17标准冻结之时,VIAVI就在思考如何测试RedCap。”付文强表示,通过对测试方案的持续优化,VIAVI在今年推出了业界首款用于5G网络测试的RedCap设备仿真,填补了RedCap设备仿真可用性方面的重大空白。基于广为业界所认可的TM500用户设备(UE)仿真功能,RedCap设备仿真能够创建由数千个此类设备承载流量的真实场景,被广大网络设备制造商用于基站性能测试。

1692962026862026540.png

TM500 Redcap测试方案是由TM500(Redcap终端模拟器)+ RDA(应用模拟及评估设备)+ 5GC(5G核心网)共同组成的Redcap无线网络综合测试方案。该测试方案基于TM500产品通用硬件平台,通过软件灵活部署/升级可以满足Redcap功能开发、多用户性能优化验证、版本回归测试、版本发布前防护等各个测试场景需求,也可以进行Redcap商用部署前的实验室测试验证。

同时,除常规的少量UE功能测试和多UE多小区容量测试(可支持1600 Redcap UE/服务器)外,TM500-RDA还定制了Redcap视频监控应用程序、可穿戴设备应用程序、数据采集应用程序(实时/非实时)、VoNR等来满足大容量条件下多用户端到端测试验证,并提供相应业务KPI指标来协助量化网络传输时延、传输抖动、传输稳定性和应用体验等。此外,为了满足外场测试实验室化的趋势和要求,VIAVI针对RedCap相关的慢衰落场景、快衰落场景、高速移动场景,在实验室通过软件配置进行RedCap外场通道的模拟。

“TM500/E500/TeraVM产品家族一直是无线网络端到端测试的领导者,我们一直致力于提供最具有竞争力的端到端测试方案,TM500 Redcap测试方案同样适配产品开发周期中的各阶段测试,将极大助力企业在Redcap领域取得产品成熟度和技术领先的优势。”付文强表示,这得益于VIAVI在无线测试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VIAVI产品线可以满足不同的测试需求,TM500平台可应对最复杂的测试场景,并灵活扩展支持更多的UE、载波,支持复杂功能特性的组合测试,支持模拟不同3GPP版本的混合测试。

TM500 RedCap荣获5G RedCap优秀产品和解决方案

为RedCap商用保驾护航,TM500 RedCap具体做了什么?在会上,付文强现身说法,介绍了3个非常典型的RedCap容量测试场景。

一是RedCap的容量验证场景。未来RedCap用户量会迎来井喷式增长,而这个时期的到来与模组价格、政策、市场需求息息相关,但网络建设要领先于应用,领先于需求。为此,VIAVI基于TM500 RedCap无线网络高质量测试在实验室构造基于RedCap应用配置的测试平台,提前对网络能力进行验证和评估,从而在未来从容应对RedCap的井喷式增长。

二是RedCap的城市应用场景,RedCap重点面向智能穿戴、视频监控等应用场景,而这些应用场景和城市密不可分,与传统eMBB用户息息相关,这就要求5G网络既能保障RedCap应用,又能保障eMBB应用,需要在RedCap和eMBB之间进行算力的动态共享,同时保证两类终端的多样化需求。为此,VIAVI基于TM500产品在eMBB和RedCap测试上的领先优势,为同一款设备提供RedCap、eMBB应用的混合测试功能,目前该测试功能已在日常生产中应用。

三是RedCap的数据采集场景。TM500可以模拟不同类型的数据采集,并对业务类型、信道分布进行分析,实现RedCap商用前容量性能评估,商用配置参数迭代优化,商用过程中版本的质量守护。

可以看到,VIAVI的RedCap设备测试可无缝集成到现有测试环境中,进一步加速RedCap的商用进程。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会上,TM500 RedCap端到端网络测试方案以其高效低成本、成熟灵活和适配多测试场景等出色特征,获得产业界和学术界的一致认可,从一众产品方案中脱颖而出,荣获“5G RedCap优秀产品和解决方案”,实力得到验证,未来可期。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