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的词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所依赖的技术支撑和工具各不相同。新质生产力是以新技术深化应用为驱动,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快速涌现为重要特征,进而构建起新型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体系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出现和发展壮大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和实践,是科技创新交叉融合突破所产生的根本性成果。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性发展,凝聚了党领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邃理论洞见和丰富实践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20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百舸争流之时,奋楫者方能领航前行;千帆竞发之际,勇者进击方能脱颖而出。我们务必深刻领会并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原则,矢志不渝地推动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奋力书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辉煌新篇章,共创中华民族更加灿烂的未来。
向“新”而行:新质生产力引领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经济在国际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字经济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的变革,数字经济改变了国际贸易格局,数字经济强化了国家的竞争力,数字经济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对全球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欣欣向荣。
焕发新质生产力,需要跃升式的新逻辑:科学技术需要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需要创新性配置、产业需要深度转型升级,具体体现为“六新三质与七化”。
六新:“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领域、新动能、新优势”的赋能发展。三质:“物质、品质、质量”的有效提升。七化:最终实现产业革命的“信息化、网联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高效化”。
新时代造就新经济,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代表着发展前沿、发展方向、发展趋势和发展未来。在此基础上《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一书还详细介绍了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案例。
· 从新技术演进的特征、技术的变革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相互促进的角度剖析新技术演进下的数字经济。· 从新动能的概念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新动能、新动能机制激活数字经济的角度分析新动能机制下的数字经济。· 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数实融合的必然趋势、新质生产力对数实融合支撑作用的角度阐述构建数实融合发展新格局。
(点击书封即可购买)
抢占未来:新质生产力开启现代化产业体系新篇章
“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符合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也为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二者之间关联密切。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开辟新领域、拓展新赛道,为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提供重要驱动力;另一方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平台和载体。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经济格局深刻重塑的时代背景下,生产力的跃升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立足于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阶段特征,紧紧围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新质生产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一书从不同维度介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专精特新等前沿科技领域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剖析新质生产力如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以及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数实融合与产业转型,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
理论内涵:深刻解读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意义和实现路径。科技创新:从技术革命到企业创新,探讨科技如何成为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数实融合:揭示数字经济如何赋能实体经济,推动产业互联网和AI创新转型。新型工业化:探索绿色工业、智能制造与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路径。未来产业:预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模式。县域经济:探讨县域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的深度结合。创新实践:总结广东优势产业的实践启示,为全国提供借鉴。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接力赛”,也是一场漫长的“越野跑”。保持定力,抢占机遇,长期耕耘,新质生产力势必日益繁荣,国家经济的高效发展亦将澎湃发展出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