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电信日|看中国电信ICT技术如何赋能数字经济?

责任编辑:VarCrystal 2025.05.18 10:57 来源:厂商供稿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2025年5月17日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以“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性别平等”为主题,聚焦数字技术如何打破性别壁垒、促进包容性发展。作为中国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国电信正以创新的ICT技术为笔,绘制数字经济赋能的壮阔画卷。从千年瓷都的智慧蜕变到鄱阳湖生态的科技守护,从工业互联网的毫秒革命到智慧医疗的普惠实践,中国电信通过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重塑了传统产业格局,更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开辟了价值创造的新航道。

数字基建:构筑数字经济底座的“新质生产力”

在江西景德镇的三宝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全球首个陶瓷产业万兆光网直播基地正以10Gbps的极速网络刷新着传统产业的想象力。中国电信部署的50G-PON与FTTR-B技术组合,让13.7GB的4K视频素材在54秒内完成上传,8K显微直播教学将陶瓷拉坯、上釉的细节纤毫毕现地呈现给全球观众。这一技术突破直接带动基地年产值突破2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60%的直播间由女性创业者运营,成为数字化转型中性别平等的生动注脚。

数字基建的赋能效应在工业领域同样显著。江西铜业贵溪冶炼厂内,基于万兆骨干网的毫秒级数据采集网络支撑着AI工业模型的实时运算。在智能配料系统中,算法模型通过分析原料成分、熔炉温度等2000多个参数,将装酸效率提升75%;德兴铜矿的无人电机车依托1ms超低时延网络实现厘米级精准控制,生产效率提升33%的同时,井下作业人员减少2000人次。这些变革背后,是中国电信构建的“1ms城市算网”在发挥作用——通过全光交叉(OXC)立体组网与智能调度技术,实现算力节点间“一跳直达”,系统可靠性达99.999%。

智算赋能:打造产业升级的“最强大脑”

在鄱阳湖畔,中国电信投资20亿元打造的智算中心正以AI技术守护着长江生态。这座采用“1+1+1+N”架构的省级绿色智算基地,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湿地水位、水质、鸟类活动等数据,利用AI音频识别技术准确区分136种候鸟鸣叫,结合水下声呐探豚系统,构建起“天空地湖”三维生态监测体系。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的鄱阳湖三维模型,可对非法捕捞、湿地破坏等行为实现分钟级预警,2024年已成功阻断23起环境违法行为。

智算能力正在重塑产业竞争格局。在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工信部万兆光网试点的赛维莱国际企业城,通过部署全光网OTN技术,实现研发数据在园区内的亚毫秒级传输。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利用此网络构建数字孪生工厂,将产品研发周期从6个月压缩至2个月,良品率提升18%。这种“算力+网络+应用”的融合创新模式,正推动江西制造向“江西智造”跃迁。

技术普惠:弥合数字鸿沟的“温暖科技”

在智慧医疗领域,中国电信的5G+AI技术正在重构医疗服务模式。上海胸科医院与新疆喀什二院的5G远程机器人手术,通过电信专线将空口时延控制在8ms以内,成功实施全球首例5G远程肺部肿瘤根治术。在四川甘孜,5G+远程重症监护平台让华西医院专家通过VR设备实现沉浸式查房,当地医院ICU患者抢救成功率提升40%。更普惠的实践来自“AI全科医生”应用,该系统已覆盖新疆47个县市,可识别1.2万种常见疾病,诊断准确率达98%,累计服务基层群众超200万人次。

数字包容性在低空经济领域同样得到体现。中国电信在芜湖建设的5G-A通感一体基站,通过400M连续超大带宽毫米波组网,实现无人机感知精度小于20米。在安徽黄山,基于天翼星云平台的无人机配送网络,让山区药品运输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25分钟,空域利用率提升3倍。这种“低空数智新基建”正催生农业监测、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等新业态,2024年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增长62%。

生态共建:培育数字经济的“热带雨林”

中国电信的赋能实践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理念。在云计算领域,通过“息壤算力互联调度平台”已接入天翼云、阿里云、腾讯云等主流厂商资源,实现跨域算力调度效率提升50%。在AI生态构建上,星辰大模型使能平台整合了DeepSeek、千问等30多个主流模型,某物流企业借此将园区管理模型开发周期从14天压缩至2天。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电信联合中国电子、南方电网等成立的基础软硬件联合创新中心,已突破RISC-V指令集架构、云原生数据库等关键技术,推动国产算力生态链企业营收增长87%。

这种生态共建模式在区域发展中成效显著。江西电信联合230家制造企业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共享算力资源池,使中小企业上云成本降低40%。在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5G-A宏微立体组网不仅带来2Gbps的极速体验,更通过“明厨亮灶”AI监管平台接入全省2万家餐饮商户,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这种“技术+场景+生态”的赋能模式,正推动数字经济从单点突破向系统变革演进。

向新而行:描绘数字未来的“中国方案”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中国电信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已形成独特方法论:在技术维度,坚持“网是基础、云为核心、算力为引擎、安全为保障”的立体化布局;在应用维度,聚焦“产业数字化、治理智能化、生活智慧化”三大场景;在价值维度,强调“技术普惠、生态共赢、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这种战略定力在最新发布的《云计算创新联合体升级计划》中得到充分体现——通过设立10亿元科研专项基金,中国电信正联合北京大学、深势科技等机构攻关AI for Science、广域分布式无损智算网等前沿领域。

面向未来,中国电信的赋能之路呈现三大趋势:一是从“连接赋能”向“算力赋能”升级,随着50G PON技术商用,家庭和企业将获得T级带宽接入能力;二是从“单点智能”向“系统智能”跃迁,基于通感一体、AI内生网络等技术,空天地一体化数字孪生系统呼之欲出;三是从“技术供给”向“生态运营”转变,通过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智算生态联盟等平台,培育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

当景德镇的瓷器通过万兆光网走向世界,当鄱阳湖的江豚借助AI技术重现身影,当偏远山区的患者通过5G网络获得顶尖医疗服务,中国电信的ICT技术正在书写数字经济的中国范式。这种赋能不是冰冷的代码堆砌,而是以技术温度消弭数字鸿沟,以创新力量推动共同富裕,最终实现“一个也不能少”的数字化转型。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电信的实践不仅定义了数字经济的新高度,更为全球数字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