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成研苏郁:以“联”与“管”赋能低空经济发展

作者:舒文琼 责任编辑:梅雅鑫 2025.05.22 13:54 来源:通信世界网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服务河南7.20特大洪涝灾害应急通信,支持中国空管委在合肥打造国家级低空示范城市,中标希腊比雷埃夫斯港5G网联无人机项目……在新兴的低空经济赛道,中国移动前瞻布局,收获丰硕成果。

作为中国移动在全国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总师单位,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发挥着重要作用。5月16日,在2025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系列活动之“低空智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上,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移动5G网联无人机系统总设计师苏郁深入解读了中国移动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积累、产品能力、应用案例以及未来愿景等。

1747893544354072069.png

聚焦两大方向:低空智联网和监管服务

从2024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2025年全国两会上再次被提及,低空经济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步入高速发展阶段。众所周知,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四张网”的构建——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监管与服务网。苏郁表示,“四张网”中的后三张网与运营商的主营业务息息相关。随着“四张网”建设的推进,业内多位院士还提出了“低空智联网”概念。

低空经济产业链长、涉及企业广泛,运营商找准自身定位至关重要。苏郁介绍,中国移动经过深入分析,确定了聚焦低空智联网和监管服务两大领域的战略定位,简单概括即“联”与“管”。

如何实现“联”?怎样落实“管”?当前低空领域虽有相关技术方案,但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而运营商可以在此发挥一技之长。在“联”的方面,目前各无人机厂商多采用私有自建通信与控制链路来控制无人机,飞行和控制距离受限,难以实现超视距远程飞行控制与实时信息交互。而5G信号具备大带宽、低时延、高速率、广覆盖特性,支持远程、超视距控制无人机起降,用5G信号做飞控数据链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在“管”的方面,目前空域目标感知与监管存在探不到、感不准、监管难、风险大的瓶颈,基于5G-A的探测感知技术可探测空中低慢小目标,有效解决300米以下雷达探测盲区的世界性难题。

基于上述分析,中国移动在业界首次给出5G网联无人机系统的定义,在业界首次实现用5G移动通信蜂窝网络替代传统无人机自建通信和控制链路,完成对无人机的超视距远程飞行控制,以及交互信息的大带宽、高速率、低时延实时传输处理,并且开展了基于5G的无人机通信与感知技术研究。

苏郁强调,中国移动用5G-A作为探测雷达,并非取代现有雷达,而是与其互补,以提高探测效率和可靠性。

打造“1+1+3+3+3+N核心产品和能力体系

在确立定位和方向之后,中国移动着手产品布局,自主研发打造了“1+1+3+3+3+N”核心产品和能力体系,具体包括1个能力底座、1个保障体系、3类产品体系、3种核心能力、3类解决方案、N个行业应用平台,以积极融入行业构筑解决方案和品牌影响。中国移动还自主研发了中移凌云、哈勃一号、中移应龙、空中信号测量仪等核心产品,开放能力对接大疆、中航工业等30多个头部品牌,涉及100多款主流机型,锻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成熟产品和方案的背后蕴藏着众多技术和模式的创新。例如,通过成熟的技术体系实现四码合一(一机一码、IMEI、IMSI、MSISDN/手机号),可以精确掌握飞机厂家甚至是飞手的信息,助力解决黑飞问题。又如,中移凌云平台通过构筑低空四维时空体系,在空域划设、空域评估、空域动态配置、空域数据管理等方向开展技术研究和产品功能研发,实现低空合作类和非合作类无人机的统一纳管,满足中央空管委“看得到,连得上,找得到,管得住,罚得了”的监管要求。

展望未来,苏郁表示低空经济潜力巨大,中国移动将依托“四张网”构筑低空资源数智化、智能安全融合运行、多元化场景应用的低空经济三大发展方向,推动实现空域开放,构筑监管运营服务一体化能力,助力政府先行建设落地大规模、高密度、多频次、多场景的低空经济发展蓝图。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