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联网技术产业观察与分析:RedCap加速摄像头从有线走向无线

责任编辑:包建羽 2025.04.18 10:04 来源:中移智库

传统有线摄像头因依赖光纤或同轴电缆进行信号传输,在部署过程中面临布线复杂、成本高昂、灵活性不足等诸多现实困境。随着5G、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持续迭代与突破,无线摄像头凭借其高灵活性、低部署成本、强扩展性等显著优势,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发展潜力。无线化不仅是技术演进的必然走向,更是视联网向泛在化、智能化、场景化方向延伸的核心支撑。本报告基于无线监控的演进背景,剖析摄像头无线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RedCap视频监控的特点,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无线监控的发展背景分析

(一)多元场景需求的强力驱动

移动监控场景的迫切诉求:伴随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和物流行业安全效率升级,移动监控对精准度与实时性的要求显著增强。公交车需实时回传车内乘客状态、驾驶行为及路况信息以保障应急响应;物流车辆需即时反馈轨迹与货物状态以防范风险;灾害应急场景(如地震搜救、洪涝监测)则迫切需求快速部署的监控设备以支持科学决策。

特定场景覆盖的刚性需求:视频安防在特殊场景(如偏远山区水电站、城市老旧小区)中因电力供应不稳定、布线成本高昂或建筑结构复杂等因素,仍存在大量监控空白。同时,农村、海洋等无光纤覆盖区域长期面临通信基础设施薄弱问题,随着乡村振兴与海洋开发推进,其安全监控、环境监测等视频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二)成本优化的现实考量

从成本角度分析,无线方案相较于有线方案展现出巨大优势。据行业权威数据,无线方案可节省30%~50%的布线及维护开支,在分布式监控场景中优势尤为凸显。以城市智能安防的社区监控项目为例,中等规模社区若部署数百个监控点,采用有线方案需投入数十万元用于布线材料与施工,且后续线路维护费用居高不下;而无线方案不仅大幅削减初期布线成本,更可减少线路老化、损坏等维护需求,有效控制长期运营成本,为项目方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无线监控典型的应用场景

(一)移动监控

车辆安全监管:移动监控在车辆监管领域应用广泛,通过在公共交通、物流运输、特种车辆、共享出行及公务车辆等场景部署车载摄像头与智能终端,可实时回传车辆行驶轨迹、司机驾驶状态、货物环境参数及车内/周边动态数据。结合AI算法实现危险行为预警、异常事件识别与合规性管控,依托5G网络与太阳能供电技术保障数据传输稳定性与设备续航,最终达成降低事故风险、提升运营效率、强化安全监管及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

无人机巡检:无人机巡检作为移动监控技术的典型应用,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红外热成像仪、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结合5G网络与AI算法,实现传统巡检难以覆盖的“高空视角”与“智能分析”,广泛应用于基建、安防等领域。例如,在电力行业,无人机可快速抵达高压线塔、变电站等人工难以到达的区域,通过实时回传的高清影像,电力人员可及时发现线路破损、设备过热、绝缘子老化等隐患,为维修工作提供依据,保障电力供应稳定性。

二)偏远地区覆盖

农村与山区:移动监控在农村与山区等偏远地区应用场景丰富,可有效破解传统监控面临的电力匮乏、部署条件恶劣等难题。例如,在村庄安防领域,通过在村口、主干道、农田等关键位置部署太阳能无线监控设备,可实时监控盗窃、破坏农作物等行为,结合AI人脸识别技术预警可疑人员。

海洋与油田:在海洋与油田等特殊作业环境中,传统光纤受地理条件与作业环境制约,难以满足监控需求。无线摄像头在海上复杂气候与高强度作业环境下,可实时监控钻井平台设备运行状态、人员操作情况及周边海域环境等关键信息。后方指挥中心通过远程监控可全面掌握现场动态,快速响应设备故障、安全事故等突发情况,保障海上作业安全高效,降低作业风险,提升生产效益。

(三)应急与公共安全

移动式应急布控:无线监控在地震、洪涝等灾害现场的应急与公共安全领域,堪称关键利器。面对自然灾害的紧急挑战,无线监控系统可实现1小时内快速完成临时摄像头组网,救援人员可将其迅速部署至废墟入口、安置点等核心区域,实时回传高清画面至指挥中心,为精准调度救援资源、规划行动路线提供决策依据,显著提升救援效能,全力保障生命与财产安全。

基于RedCap的视频监控

RedCap(Reduced Capability)作为3GPP在5G R17标准中推出的轻量化终端技术,其核心设计理念在于通过功能模块的精简优化,显著降低终端的复杂度、成本及功耗,同时完整保留5G技术的核心优势——如超低时延、超高可靠性以及网络切片能力,从而精准适配中高速物联网场景的应用需求,有效填补了传统5G eMBB(增强移动宽带,即高速率场景)与LPWA(低功耗广域网,即低速率场景)之间的技术空白。该技术深度契合视频监控场景对性能与成本的双重考量,将加快推动摄像头从有线走向无线。

(一)RedCap与视频监控场景需求的高度适配

在视频监控场景中,摄像头的带宽、时延要求与视频的分辨率、编码方式、帧率等参数紧密相关。常见的典型分辨率有 720P、1080P 和 4K 等,目前主流的编码方式为 H.264/H.265。在不同分辨率和帧率参数设定下的视频安防场景中,设备上行速率需求通常在 12Mbps 以下。这一速率区间与 5G RedCap 技术的速率能力高度契合,5G RedCap 能够稳定提供满足视频监控所需的上行速率,确保视频数据的流畅传输,为高清视频监控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RedCap相较于 4G 网络的显著优势

虽然 4G 网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大部分视频安防场景的通信需求,但随着物联网设备的大规模接入,其局限性逐渐显现。4G 网络容量有限,在多设备同时接入时,极易出现网络拥堵现象,导致设备掉线、视频卡顿等问题,严重影响监控效果。与之相比,RedCap 继承了 5G 原生能力,在网络容量方面表现卓越,单小区接入数量相比 4G 提升 5 倍以上,能够轻松应对大量无线摄像头同时接入的情况,保障网络的稳定运行。在信号覆盖方面,RedCap 也具有更优性能,即使在信号较弱的偏远地区或室内复杂环境中,也能确保摄像头与网络的稳定连接,有效减少信号盲区。此外,RedCap 的时延更低,能够实现视频数据的快速传输,在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应急监控等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

(三)RedCap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突出贡献

在视频安防设备中,网络摄像机的通信模组成本占比超过 30%,是设备的主要成本部件之一。5G NR 模组应用于视频安防设备时,存在成本高、性能过剩的问题,过高的成本增加了设备制造商的生产成本,进而影响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 RedCap 模组的引入,在不影响设备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设备的通信模组成本。通过优化设计与技术集成,RedCap 模组以更合理的成本提供了满足视频监控需求的性能,使得设备制造商能够在保持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产品售价,提升产品在市场中的价格竞争力,促进无线视频监控设备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总结展望

展望未来,随着 RedCap 技术不断深化演进与优化升级,摄像头无线化趋势将日益凸显,并将沿着更高图像分辨率、更低能源消耗、更优智能分析效能的路径持续演进。在 5G 网络全面覆盖的坚实技术支撑下,RedCap 无线摄像头将深度融入多元应用场景,为构建更加智能化、安全化、便捷化的社会生活生态体系提供关键支撑,并引领视频监控行业进入创新发展的全新纪元。

【参考文献】

[1]  《5G RedCap技术与实践白皮书》

[2]《中国移动5G-RedCap技术白皮书》

[3] 行业洞察5G RedCap专题:RedCap加速5G在视频安防中的应用进程

[4] 移动(无线)安防视频监控系统核心技术介绍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