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电信业监管的启示
2008年11月11日 16:32    搜狐IT    评论()    
作 者:史炜 马聪卉 赵雪峰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海啸对全球的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直被视为全球典范的美国金融市场和监管机制遭受沉重打击,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监管思路和措施正在酝酿巨大变革。中国因为金融市场尚未深度开放而侥幸未成为此次海啸的重灾区,然而,此次金融危机却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警示课程,中国电信业如何从此次金融危机中汲取教训,变革监管机制,修正发展思路,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1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分析

    图1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及政府“救市”方案机理图

    图1清楚地描述了此次金融危机的形成过程以及美国政府的“救市”方案。 从图1来看,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由房地美和房利美这两家公司(以下简称“两房”)的行为引发的,但是,这两家公司的行为并不存在信用问题。美国从1950年到1980年发展了30年,到了80年代后其开始了一次深层次的调整。1980年以前美国基本上属于工业化或者说后工业化时期的国家,工业产品的极度过剩导致其产业结构必须进行升级调整:科技产品的输出能力有限,工业生产能力过剩导致能源、有色金属等稀缺资源价格上涨,最终引发了通货膨胀、失业,美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股市、进出口、证券等均受到严重影响。这一轮调整整整经历十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的经济调整完成了,此后,美国首先提出“信息高速公路”,实施以IT和通信信息产业为主的全新产业模式,引发了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的嬗变,由一般的关税组织(制造业和加工工业关税),到以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相协调的国际资源的重新配置。这种配置过程中,产生了美国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经济高速发展。有资料表明从1976年到2006年,洛杉矶一套100平米的房子的价格上涨了近20倍,2006年的时候接近50万美金,当然,在这一轮次债危机中已经跌得很惨。

    宏观经济、产业经济有一个基本规律:经济高速发展时,房地产市场肯定是快速增长的,因为它带动了钢铁、建材等相关产业的增长,带来了就业增加、收入增加以及人口流动的增加,这必然导致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所以房地美、房利美并不是盲目地做房地产,它看到了大好形势,只不过它对未来走势的判断失误。为什么我们说这是一个信用的问题呢?美国大量的商业银行面对繁荣的房地产市场,希望把钱贷给购房者,但是美国的金融监管机制要求商业银行只能把钱贷给有良好信用、有良好偿付能力的购房者,而对于那些信用等级不高、支付能力差的人是不允许给予信贷的,于是衍生出房地美、房利美这样的公司,它们的目标实际上就是把钱贷给那些信用低、支付能力差的人,商业模式很简单,只要房地产处在很好的增长阶段,房价就一直是上涨的,50万一套的房子,即便没有首付全额贷给购房者,购房者没有支付能力的时候,这个房子可能已经涨到了60万,它们把房子拿回来再拍卖,还赚10万美金,这是一个基本的经济规则。所以房地美、房利美在美国实施了大量的次债贷款,但这并没有破坏美国的信用机制。

    如图1所示,房地美、房利美的资金来自于商业银行的贷款以及自己发行的债券,其债券的购买者又包括了商业银行、投资行和普通投资者。这些债券很大一部分卖给了美国之外的投资机构,例如中国的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即,美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是建立在全世界财富的基础上的,其立足点就是它的信用机制。美国的信用机制之所以能够完整地建立起来,就在于它对整个经济领域、资本领域、银行体系、信息领域、电信领域有一套非常完整的自律机制,这套自律机制建立在完整的法律和监管基础上,是美国通过200年的发展积累下来的。

    2 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形象地说,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就像一片森林,美国是其中最大的树,日本、德国、法国是中间大的树,剩下的国家都是小树。这些大树、小树的根和根都纠结在一起了,是根缠根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美国这棵大树的一支根出了毛病以后,旁边的小树就死了,但是当旁边的小树的根烂掉以后,只会影响到美国这棵大树的一个支根,所以美国这棵大树不会死。

    此次金融危机中,受灾最严重的有三类国家:

    第一类国家就是外汇储备较少的小国,例如冰岛。冰岛没有什么产业,只有136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冰岛国家虽小,但是金融体系非常发达,全世界银行都有它参与的股份、都有它参与的投资,金融危机爆发后,兄弟等多家银行倒闭,冰岛136亿美元投资到国外的外汇储备瞬间急剧缩水,本国货币贬值,没有外汇它什么都买不了。虽然老百姓手里有钱,但是什么都买不来。所以冰岛这个国家崩溃了。

    第二类国家是经济状况不错,但贸易赤字大的国家,例如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30多年来经济发展不错,被列为发展中的18国之列,但是由于资源本土稀缺,产业不健全,大量的生产类和消费类产品需要进口,因此它的进口是大于出口的,长期处在外贸赤字和外汇流动性过高的状态,一旦出现金融危机以后,马上体现出外汇严重不足,国内资源极度紧缺导致通货膨胀。

    第三类国家是外汇储备还不错的资源型国家,例如俄罗斯。俄罗斯有4500多亿的外汇储备,但是俄罗斯的改革给了中国一个重要启示。中国改革这些年以来,很多经济学家都在指责中国改革不充分,应该搞自由经济,学习西方的自由经济学,甚至连凯恩斯的思想都认为是保守的,指责政府的管制太多,应该充分开放。而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实施充分开放,所有大企业都卖给外国人,政府失去了控制权,政府产业政策处处受到掣肘。从普京政府开始,利用法制和强力手段对不法的垄断财阀进行打击,保障国家对石油等能源行业的绝对控制。此次金融危机,俄罗斯政府也出资救市,由于俄罗斯垄断行业的很大一部分资产都被私人和外国公司所控制,因此外国投资者普遍欢迎,但俄罗斯国内的企业家们则担心国家资本以救市的名义进行参股甚至收购。

    西欧国家的金融体系虽然很发达,但是它只是二号树,不是头号树,于是他们希望拿出大量的资金救市。英国、德国、法国这些国家之所以出资救市是希望借助全球的银行体系来维护美国的信用,因为他们与美国之间存在根缠根的紧密联系,美国的信用有了,这些国家的信用也就有了。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美国这次救市,是在拿国家信用拯救企业的信用危机,可见,次债危机对发达国家而言,解决信用危机的压力绝不小于解决经济危机的压力。

    3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目前中国GDP在世界排名第四位,有些机构和学者预测不久以后即可上升到第三位。中国的可支配收入在全球排第二位,但是中国的综合竞争力在全世界只排在30名以后。形象地说,中国也是一棵大树,只不过全世界的树都种在平原上,中国的树种在山前坡地上了,因而中国没有形成跟世界经济根缠根的关系,中国经济把根包得很紧,而生长了很多的藤,把藤伸向世界各类经济体,形成藤缠树的关系,美国这棵大树的根发生严重问题时,中国只不过损失几条藤,不会伤及根基。所以中国的经济和国际经济算是一个藤缠树的关系,这是这次躲过金融危机最简单的道理,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明天不会陷在根缠根经济危机当中。

    这次次贷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确实造成了严重影响,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上半年,沿海出口型企业中已有3万家以上的中小企业因外资撤销订单及出口下降而亏损倒闭。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笔者到浙江调研时发现,浙江民营企业开始悄然开始转型,此次金融危机实际上促进了浙江的产业结构升级。

    如果撇开次债危机的因素,中国经济在经历30年的高速发展后,也已到了一个重要的调整阶段。在此,我们仅以电信产业作为分析的对象。在这一轮调整的第一潮,是使中国沿海传统的以简单产品出口的加工业和制造业面临一次彻底的洗牌,经济会从传统的工业向新兴的工业转变,而通信产业在这轮调整中肯定是要真正的实现以信息化向工业化推进的转变。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逻辑关系问题,即:在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仍处在工业化中期的时候,以信息化推进工业化只能是空想,因为在这个阶段,工业的流程和运行方式是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源泉,而非信息化推进工业化,进一步说,信息化是工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因此,要实现以信息化推进工业化,唯一的可能就是工业化已发展经济的高度科学化水平,同时,在一轮有效的经济调整中,完成了传统工业的升级和转型。只有如此,才可能是信息化融入工业化之中,并成为工业化在较高等级上进一步提升的动力。

[1]  [2]  [3]  编 辑:周桂军
关键字搜索:金融危机  危机  史炜  通信  运营商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