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决定G3手机支付平台成败的三大关键因素
2009年3月4日 11:08    移动labs    评论()    
作 者:葛长伟

     在前篇博文中,我论述了“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平台须走自主创新之路”的观点。对于这个设想中的手机支付平台,为了讨论方便,这里暂时称为“G3手机支付平台”。

    我认为,决定G3手机支付平台成败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便利性、二是经济性、三是安全性。G3手机支付平台能否获得成功,关键是看能够有效解决这三个关键问题。





    (一)便利性

    正如手机是固话的替代一样,手机支付也是现金支付、信用卡支付的一种“替代”。既然是“替代”,就必须有自己的显著优势,这个优势就是“便利”。

    对于客户来说,手机支付最大的价值就是“便利”;无法做到“便利”的手机支付就像无法打电话的模型手机。

    为何中国移动的小额支付一直做不大?除了客户对安全问题的担心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够便利。因为要使用小额支付,就必须跟信用卡捆绑,这样不仅要到移动营业厅去办理,还要到银行窗口去排队,实在麻烦;再加上小额支付本身应用范围有限,吸引力不强,所以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去用。作为移动员工,我也曾经多次想去办理,但后来想想麻烦,最后也放弃了。

    从实际使用的角度看,基于专用芯片、无线感应的手机支付无疑是最方便的。不过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必须使用特定的手机。在国外,客户手机大多是运营商赠送并跟套餐捆绑的,所以这方面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而在中国,水货和山寨手机泛滥,很多客户宁愿自己买山寨,也不希望拿了运营商的手机后被捆绑住,所以终端问题不容易解决。也许中国移动可以尝试使用RF-SIM卡来进行支付,不过这种方式即使试验成功了,也难以一下子推广到所有客户。对于普通客户,还是需要更加便利的解决方案

    显然,中国移动在设计手机支付平台时,应该尽一切可能将复杂性留给自己,而将简便留给客户。

    G3手机支付平台考虑采用充值卡作为资金的来源,主要就是为了方便客户,因为对于大多数客户来说,充值卡无疑是最为熟悉、最为简便的一种付费方式。这样客户要使用手机支付时,只要往专用账户里充钱就可以使用,既不需要跑到中国移动的营业厅去办理,更不需要跑到银行去排队。

    在实体经济的手机支付方面,二维码也是一种比较方便的方式。虽然不如专用芯片方便,但其便利性应该还是可以接受的。若是通过手机上网来实现手机支付,那就麻烦大了。

    (二)经济性

    如果说“便利”是客户通过手机支付获取的价值,那么“差价”就是客户为了获取这种价值所支付的成本。

    举个例子,目前花费同样的钱来购买盛大的游戏点卡,用银行卡购买能比通过中国移动手机钱包购买多出50%,这“差价”部分就是客户支付的成本。

    显然,成本越高,手机支付对于客户的吸引力越低,这就是手机支付平台必须考虑经济性的原因。

    影响经济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客服成本、规模经济性、坏账和套利。

    目前的移动梦网可以看成是手机支付的一种“原型”。对于移动梦网业务,中国移动的分成比例高达30%,有些甚至更高。如此高比例的分成毫无疑问抬高了产品的价格,但即使如此,中国移动赚钱了吗?恐怕没有。因为移动梦网根本无法把障客户的利益,即使在今天各类违规依旧层出不穷。各类SP违规不仅给中国移动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导致大量的服务成本被消耗在移动梦网上。与移动梦网带来的巨大服务成本、套利损失相比,这种高比例分成带来的收入可说是微不足道。

    所以说要降低手机支付的成本,首先必须做到充分保障客户的利益,让客户放心地消费。事实上,让客户满意就是降低手机支付平台运营成本的最佳手段。

    手机支付平台的另外一大特性就是“规模经济性”。建设手机支付平台需要相当大的投资,而且每年还要产生相当高的运营成本,所以在手机支付业务达到“最小经济规模”之前,都会是亏损的。只有把规模做大,手机支付平台的经济性才能体现出来。规模做大了,中国移动就能突破盈利平衡点;盈利后,中国移动才有可能逐步降低佣金比例;佣金比例降低了,手机支付更具经济性了,又能吸引更多的人使用,这样规模就能再次扩大。如此一来,手机支付就能步入良性循环阶段。

    所以手机支付必须瞄准大众市场,必须想方设法让所有的客户都能享受手机支付的便利,而不是作茧自缚,把自己限死在框框里。

    要做大规模,就要认真选择手机支付的实现方式,因为不同的实现方式带来的客户规模完全不同。若G3手机支付平台象原来的小额支付一样,采取信用卡方式,那么这个规模也许只能做到百万;而采取充值卡方式,客户群也许能够轻松突破一亿,甚至在未来的某一天,手机支付会像来电显示一样,成为每个客户的必备功能。

    影响经济性的因素除了“客服成本”和“规模经济性”外,“坏账”与“套利”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若不能彻底解决“坏账”与“套利”问题,那么这两个问题会象“癌症”一样让支付平台完蛋。

    “坏账”与“套利”问题的根源有两个:一是与BOSS分离,无法实现实时冻结;二是没有设定独立账户,导致套利行为的发生。

    再以移动梦网为例。当初移动梦网全网业务全部按“应收”结算,即不管这笔钱有没有收到,都要结算,结果是有些省全网业务收入只有1000万,但却要结算出去1500万,不仅没有分成,还要严重倒贴。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应收结算中的“坏账”问题。有些SP故意将业务强制订购给已经停机的号码,这样既能获得巨额利润,又没有客户投诉,可谓十分高明。2004年,我在协助整治SP违规时,曾经用模拟停机用户手机号码向SP端口发送“00000”的方式来进行退订,结果很多SP的订购关系被我一下子退订掉70-80%。

    目前手机钱包业务的坏账和套利问题十分严重,几乎每个月的自消费嫌疑清单上都有联动优势,而且每个月坏账率非常之高,有时甚至超过15%。当然这些自消费嫌疑号码更有可能是因为客户套利,可能是客户利用手机钱包购买游戏点卡后弃卡欠费。另外,目前对于联动优势的投诉也非常之多,因为联动优势业务没有纳入DSMP平台管理,恐怕存在乱扣费问题,我就曾经被乱扣过。

    对于坏账和套利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采用“专用帐户、实时冻结”的方案,而这些都要靠完全融入BOSS系统才能实现。

    (三)安全性

    如果说,便利性和成本是影响手机支付“激励因素”,那么“安全性”就是手机支付的“保健因素”。

    安全性问题分成两个层面:一是实际的安全性、二是客户感知的安全性。

    这两个层面的安全性问题都需要重视,都需要妥善地解决。不过,实际的安全性问题容易解决,真正困难的是解决客户感知层面的安全性问题。

    在客户感知方面,行为学家认为,人们有五种形式的感知风险:金钱风险、功能风险、生理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

    客户对手机支付的心理恐惧至少有两种,一是金钱风险,怕自己帐户里的钱会不翼而飞;另一种是功能风险,害怕购买回来的东西根本不好用。

    这些年,无论是固定电话的声讯台,还是各运营商的增值业务,都已经给客户造成深深地恐惧。“回拨电话高额吸费”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但却广为流传,根本原因是人们对电信增值业务已经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正如“纸包子”事件的背后是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一样。

[1]  [2]  编 辑:周桂军
关键字搜索:移动支付  中国移动  手机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