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走进四川移动灾后重建现场:科学规划兼顾安全环保
2009年6月17日 14:28    新华网    评论()    
作 者:朱继东

    去年的汶川大地震造成四川移动6800皮长公里光缆阻断,如何尽快构筑好通信“生命线”为抗震救灾提供了有力支撑,一直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如今已过去一年多,通信“生命线”建设的如何,又为抗震救灾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呢?

    近日,作为“科学发展看移动”考察组的一员,记者深入北川、汶川、安县、都江堰等地进行了采访调研,欣喜地看到中国移动四川公司等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精神为指导,积极进行重建项目的管理和技术创新,坚持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推进网络建设和完善市场服务,不仅保障了通信“生命线”的安全畅通,而且注意兼顾安全与环保,无论是建设“超级基站”还是引入交换机池技术,以及与其他运营商共建光缆、特别注重节能减排等,都闪耀着科学发展观的光芒。

    即便过去了一年,但提起汶川大地震给移动通信设施和服务网点的巨大毁坏,四川移动相关人士仍然痛心不已。据不完全统计,地震造成四川移动3429个移动通信基站退服,6800皮长公里光缆阻断,累计665处移动通信局房不同程度受损,其中261处严重受损或跨塌,661个营业厅无法正常营业,经济损失达34.8亿元。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四川移动经过三个月的抢险攻坚,完成了451个重灾乡镇、4394个受灾村和492个受灾群众安置点的公众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建成了超过525个的活动板房服务站和灾区机构办公场所,基本实现了灾区通信和市场服务恢复至灾前水平,为地震灾区的抗争抢险指挥提供了可靠的通信保障,先后获得国务院“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国有企业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抗震救灾保通信模范领导班子”等光荣称号,李华、彭海丰等五位同志被国务院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陈炳澜、吴军等四位同志被评为“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等。

    2008年8月中旬,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对灾后重建工作的统一部署,四川移动网络建设和市场服务开始进入灾后重建阶段。四川移动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对于四川移动而言,灾后重建不应是简单的重复建设,而应与企业的未来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按照未来技术演进趋势,以更高的起点和标准为灾区人民打造一个安全性更强、覆盖更全、承载量更大的移动通信网络,同时充分发挥通信业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拉动灾后重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记者的手上,就有一份厚厚的中国移动《汶川地震灾后通信基础设施重建规划》,它是四川移动灾后重建的根本纲领,是中国移动在仔细研究地震等自然灾害给灾区通信设施带来毁坏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政府规划,实际地理、地质情况和通信技术的演进趋势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中国移动四川公司总经理李华介绍,为确保这个规划经得住历史的检验,四川移动与集团总部反复论证灾后重建目标、原则等重要方案,并先后对相关指标进行了动态调整,最终明晰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远近结合、协调发展,系统设计、保障安全的灾后重建原则和总体投资为65.4亿元,建设周期三年,新增交换容量670万户,新建基站近3500个,新增传输光缆超过2.4万公里的灾后重建目标。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发展,是在不断提升生产力水平上实现的,具体到四川移动而言,就是要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尊重科学,完善项目管理形式,倡导技术创新,加速打造更加安全和环保的通信网络。

    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移动带来了一个如何在遭遇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时仍保证光缆和传输的正常畅通的重大课题。由于灾区震后地质结构很不稳定,余震不断,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如果仍然按照原有传输设计,当再次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通信网络的安全性仍然得不到有效保障。面对这个难题,四川移动在光缆线路建设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大力推行“双节点、双平面、多路由”目标网架构,增加了市地州的二级干线光缆出口,并大量采用直埋和管道等安全性更高的建设方式。在传输系统建设方面,采用多系统分担业务、多节点疏通业务、降低环路跨度和支链成环等多种优化手段,提高系统抗灾能力。以北川新县城为例,目前已建设完成从南面安昌方向、东北面江油方向、西北面平武方向等三个方向的迂回路由光缆,从绵阳方向的第四条路由也即将动工,这四条路由将为新北川提供前所未有的全面保护。在其它重灾区,这种双路由和多路由的传输方式也在不断采用,大大增加了新网络的抗风险能力。

    记者在都江堰李冰中学见到的“超级基站”是四川移动在灾后重建技术过程中进行技术创新的又一喜人成果。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副总经理卓锋介绍说,之所以称为“超级基站”是因为四川移动通过仔细分析汶川大地震对移动基站的毁损情况,对传统基站进行了三个方面的重点加强改造。普通基站都是采用光纤路由,而该基站采用光纤加卫星的双路由传输,当地面传输因地震而中断时,可以自动切换到卫星传输,保证基站正常工作。同时,又比普通基站增加配置了大容量蓄电池的和自启动油机系统,当电路中断时,自启动油机可以正常供电。另外,基站房屋的建筑标准将比当地设防烈度提高一度,设备安装标准也做了科学调整,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因地震给基站带来的毁损风险。四川移动技术人员表示,公司计划在龙门山地震带上计划建造50个“超级基站”,它的建成对于提升灾区通信网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满足当地应急通信需求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保障意义。

    另外,四川移动在灾后重建中结合网络演进趋势,在德阳绵竹和什邡重灾区率先引入交换机池技术进行冗灾备份,提升了核心网络的安全和服务质量。

    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节约资源,减少环境和能源压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为减少重复建设,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内容。去年7月,四川移动和其他运营商签署了《四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传输共建光缆框架协议》,进行十条光缆的共建共享。按照协议,四川移动牵头共建绵阳——北川——平武124公里直埋光缆,预计节约投资394万元。此举打破了几大运营商一直不能资源共享的僵局,被誉为是一个极大的突破,对今后的电信改革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据介绍,为了在灾后重建项目中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科学理念,四川移动鼓励员工对传统技术和产品的生态化改造,并在基站供电、空调通风降温等设计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在全力推进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四川移动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大力推行节能减排工作。在全省重灾区推广自主研发的绿色环保基站,基站采用节能减排窗、智能通风系统、载频节电软件等技术,实施这些新技术后基站节约电力30%左右。整个灾后重建项目中的铁塔绝大部分采用了标准化设计,较好实现了节能、节材。

    记者近日在都江堰市玉堂镇晋都苑板房安置点旁就看到了一个中国移动节能板房基站,它的外墙有6个透气方格,具有自然降温和空调降温的自动切换功能,通过减少空调运行时间,降低耗电量,同时使用节能空调添加剂,减少设备磨损。据估算,对基站用房进行节能窗改造,只需要4、5千元成本,但是投入使用后,一个基站能节电近30%,半年就能收回成本,仅四川现有的几百个板房基站就能节省电费近3000万元。不仅如此,该节能窗具有防雨、防盗等多种功能,并可根据风力大小自动开启关闭。该系统不仅已经在德阳彬山村、玉鑫药业、马高桥等地的基站成功运用,还计划用于全省所有板房基站,并逐步推广到全省的土建机房。

[1]  [2]  编 辑:周桂军
关键字搜索:四川移动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