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局巧解无线电资源紧缺难题
2009年4月20日 10:27    东方网-文汇报    评论()    
作 者:周礽贝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在我们头顶上的空中也有着一条条繁忙的“道路”,每时每刻无数的无线电波载着信息沿着各自的路径送到指定地点。市无线电管理局吴诗元副局长告诉记者,那些看不见摸不着、转瞬即逝的电波实际上是一种需要占位的资源,无线电资源本身较稀缺,由技术、空间因素影响的可用无线电波更加有限。如何化解城市发展需求与无线电资源日趋紧张这对矛盾?作为本市首批参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单位,市无线电管理局力图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来挖潜增效。

    变“专网”为“共网”

    因为无线电资源非常有限,以往多采用“先来先安排”的应对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合现在城市发展的要求了。”吴诗元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浦东机场开场时,急需无线电集群频率,可是当时当地的频率已近饱和,无法批出更多的频率供机场使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与各个占用频率的单位协调,让他们匀出频率解了燃眉之急。类似的无奈应急之举日渐增多,合理运用科技手段形成一种新的无线电资源使用管理模式已成当务之急。为此,市无线电管理局组建了专项频率应用的综合平台,通过共网建设,将原本“专网专用”的“专车车道”,变为四通八达的空中“共用交通枢纽”,大大提高了频率的利用率。

    吴诗元告诉记者,“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最直接的受益者。类似世博会这样庞大的活动,如果是以往,不但要批出频率,同时还要建网建站,现在只需进入共网,无需另外再批频率了,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据统计,上海原有11个中小规模的专网,共使用频率335对,用户数近2万。共网建成后,共使用频率227对,不但频率占用率降低了32.24%,设计容量达10万户,目前在网用户数已近5万。这不仅使得更多急需的用户得到了满足,同时频率的使用率也得到了提高。

    变“被动”为“主动”

    无线电频率作为公共资源,用户只有使用权,没有占有权,但以往的普遍情况是频率一旦划给了某个用户,就被长期占用,即使不用也不归还。因为频率一经批出,获批单位就会投入大笔资金购买设备建设基站,由于投入大,此后即使获批单位对频率占而不用,也无法强行回收。

    吴诗元遗憾地告诉记者,“产生这种情况,一是设置单位对使用无线电设备需求的调研不够,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单纯行政审批的弊端,最后形成了养马留鞍不用的浪费,或是养马交鞍不合理的两难局面。”

    为了变被动为主动,破解这个难题,市无线电管理局制定了频率使用评估机制,将事前专家评估作为核配频率准予建站的依据,使行政审批更加科学化,避免盲目性。同时通过事中的专家评估对存量用频实施定期监督,对不合理使用的频率进行整改归并,以保障资源的有效使用。

编 辑:周桂军
关键字搜索:无线电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