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CEC注资成*ST夏新最后稻草
2008年12月26日 08:50    网易科技    评论()    
作 者:南方都市报 方南

    伴随着二级市场连续涨停、连续跌停、继而又连续涨停、振荡,濒临退市的*ST夏新(600057)俨然成为了一只妖股。而此间,关于母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CEC)注资、中国移动、华为介入重组等传言的甚嚣尘上,“A股尚未有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彻底退市”似乎也成为了中小投资者死守夏新的最后一根稻草。据统计,A股76家信息科技类个股一周内回报率为-7.86%,*ST夏新竟高达7.06%。

    昨日,记者从CEC内部获悉,母公司仍在做最后努力。然而从目前因为夏新庞大库存而被吓跑的众多潜在接盘者的情况看,如果CEC不放手*ST夏新退市,注资似乎已经成为了最后的选择。

    三独董集体请辞

    乱象纷呈间,日前*ST夏新曾发布公告称,公司三位独立董事郭艺勋、乔梁、王凤洲分别于近期向董事会提交书面辞职报告。虽然记者质询得到的回应只是“个人原因”,但在敏感时期三位独董同时辞职,不能不让人将其和公司目前的窘境联系在一起。

    “独立董事集体请辞或许是因为夏新今年扭亏着实无望,母公司CEC虽透露重组意向,但迟迟未能给予明确方案,加之坊间流传的投资者参与重组夏新的可能性很小。”战国策分析师杨群表示。

    至于近来股价颇为蹊跷大幅波动,业界则多认为是游资行为。“从前10个交易日的成交情况看,均为机构在进行大笔交易。”在本周一三位独董请辞消息披露后的首个交易日,*ST夏新再次涨停。本周二,在大盘回落接近5%时,*ST夏新仍以涨停收盘。而周三周四两个交易日,其走出了近乎相同的曲线,开盘后冲高,然后振荡下跌。华捷咨询电信行业分析师郑重湘认为,不排除主力拉高出货的可能。

    进入今年第四季度,*ST夏新已正式进入扭亏冲刺阶段。由于其2006、2007年净利润分别为亏损1亿元和8.1亿元,今年如果依然不能扭亏,将被暂停上市。尽管从长城电脑空降夏新的总裁卢振宇一直在努力开源节流,但夏新若想今年扭亏似乎已铁定无望。其最近虽有两次自救动作,但仍无法摆脱退市命运。9月,夏新电子与CEC签订了股权质押合同,获得12.7亿元的资金支持;10月,夏新电子又委托上海策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出了转让旗下子公司夏新塑胶72.14%股权。该举动的目的非常明显———回笼资金。然而,随后12月15日*ST夏新发布公告称,截至目前尚未有最终解决办法,退市可能性加大。

    潜在投资者欠缺接盘理由

    “夏新本身也有出售的想法,曾联系过多家资本和同行,但由于其库存过于庞大,有意收购者最终都知难而退,”一家国内知名手机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同时,记者从数家有实力介入夏新重组的国内手机企业获悉,他们与夏新都曾有过或多或少的接触,但最终并未能下定决心参与其中。

    记者还从行业内了解到,今年年中曾有企业与夏新接触,但看到了近13亿元的库存,最终决定放弃。不过这一数字并未得到夏新方面证实。

    至于二级市场中最耀眼的救命稻草———中移动介入夏新重组,目前看来也似乎只是美好的愿望。此前有传闻称,中移动看重夏新在2G.以及3G(TD-SCDMA)的研发能力,已组建几百人的研发团队开发Android(谷歌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为将来大力发展TD做铺垫,下一步则是收购实体手机制造商进军制造领域。

    不过杨群认为此说法没有实际依据,以中移动目前在国内整个手机产业链的地位看,完全没有必要直接介入生产环节。且夏新的研发生产能力并非无人能及,中国移动采用下单定制的方式,就能满足目前的需要。

    “虽然如此,夏新仍有重组的希望,目前看最直接的方法是母公司直接注资。”郑重湘对记者表示,CEC曾透露会施以援手,应不是草率的决定。杨群亦表示,“毕竟目前还未有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退市的先例。”

    “公司确实在积极研究对策,”CEC一位内部人士昨日向记者表示,“没有其他投资者,注资是最后的办法。”

编 辑:徐亮
关键字搜索:CEC  ST夏新  注资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